淇园笔会第一卷
 


盗亦有道,黑客无道,杀之
  作者:同野         上传时间: 2007/7/30  

 

        【同野按】本文写于2007年7月6日,因老农网站刚刚遭受攻击,未知怎样发文,故而迟至近日贴上来。

  气愤!老农网站连续遭遇黑客无情的攻击,我必须说话。
  我非常尊重的老农——郑厚德伯父,70多岁了,高级农艺师,退休前长期从事农业科学研究和农技推广工作,曾是淇县农业科技学术带头人,经他指点进行科学种田,粮食增产,发家致富的农民朋友不计其数,在老百姓心目中是不容亵渎、万民敬仰的长者。这几年,他以老骥伏枥之慨,发无限夕阳之辉,为了淇县老百姓方便快捷地得到科普知识,牺牲颐养天年的福分,拼却满头银发,从一点一滴学起,一分一厘用退休金投入,为农民朋友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公益信息平台——老农网站,即淇县热线(或淇县之窗)。这个纯粹公益性的网站,没有任何获利的目的,纯免费为难以数计的农民朋友发布农副产品、畜产品信息,受到农民朋友的深深倚重和青睐。

  一个老人,什么也不图,就图个老有所为,不虚度光阴,就图个为辛勤劳作的父老乡亲帮帮忙。他对于这个网站能够为很多农民朋友带来好处,自豪,珍惜,视如掌上明珠。我曾为他的身子骨担忧,提出让他物色一个信得过的人代管。他深情地对我说:“建江啊,累的时候,我真想交给别人,而且还有人出一百万买断。我不放心啊,那样就变味儿了。我怕农民兄弟们失去这个公益平台,农民不容易啊,我还是坚持吧。坚持一天,他们就得到一天好处。”这样的老人,难道不值得尊敬吗?难道不值得我们支持吗?难道不值得我们爱戴吗?他的网站难道不值得我们悉心呵护吗?淇县上上下下莫不支持,莫不为老人的义举竖起大拇指,为什么要遭受如此攻击!
  老人悲愤不已,在网站http://www.qxzc.net/首页留言:“本站是淇县一个窗口,是公共信息平台。此屋虽漏尚可遮风,欢迎网友参予补漏,建设家园。也请拆房者到此止步,别再掀瓦了! ”
  这几句简短的留言,让我们从字里行间看到了老人为了消除黑客攻击,又熬了几个不眠之夜,看到了布满皱纹的脸上又多了几许疲惫,看到了只求奉献不求索取的心在滴血。一个正常的爹娘生养的人,忍心对这样一个老人下手吗?简直是无耻之极!

  自古盗亦有道,尽人皆知。《庄子》外篇·胠箧(qúqiè)有一段对话: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这里抛开庄子要说的“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单说盗亦有道。盗贼尚且遵循一定的准则,目前的黑客想怎么样呢,从他攻击一个万人尊重的老人来看,他根本不讲什么准则,不讲什么道道。纯粹是畜生,我甚至透过黑客想到他的爹娘,他的爹娘也是畜生。不然的话,怎能容许子辈如此滥行无忌,胡乱下手。

  进而,我觉得有必要对这类恶劣之极的狗东西,全力捕杀之。要全民皆兵,采取人海战术,所有有良心的中国人都站起来,像当年抗击日本侵略者那样,去侦探他的行迹,去端掉他的巢穴,去毁掉他的肉体,去诅咒他的灵魂,直至数十年、数百年之后也还要做出记录片,让子孙们来个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2007年7月8日,阴,潮热,法博推荐日志。



  为了让大家详细了解老农及其网站的情况,现将我们电视台同事的专访附在下面:

 老农网站霞满天

  主持人:“在我们的印象里,天天与互联网打交道的不是活力四射的年轻人,就是年富力强的中年人,那么我们今天就去拜访一下只闻其名,未曾谋面的这位网上主持人 ‘老农’。 ”
  在淇县县城中西部的这片居民区里,记者找到了老农的家,在老农的家里,远道而来的农民朋友已捷足先登,正和老农谈得热乎。
  农民:“现在咱们培育的苗都恁高了,你的抽空去指导指导。”
  郑厚德:“中,哪天有空我去你家一趟,这是咱农村搞小麦育种的技术员,人家培育的品种还不错,让去给他瞧瞧,看看麦子。”

  “老农”叫郑厚德,现年70岁,曾任鹤壁市农学院理事,淇县科委高级农艺师,淇县政协常委,他长期从事农业科学研究和农技推广工作,曾是淇县农业科技学术带头人,获淇县科技人才拔尖人才称号,多次获省、市科技成果奖和优秀论文奖。
  郑厚德:“那都是以前的事了,年纪大了,但老年人也得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发展,现在社会都向信息时代发展了,我们老年人要不学习的话,也赶不上时代的潮流。 ”
  退休后的郑厚德丝毫没有颐养天年的迹象,不仅常常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朋友科学种田,还带着对新知识的渴求,买来了电脑,刻苦钻研电脑和互联网技术。
  郑厚德:“人呀,就得学习,不停的学习,活到老学到老。”
  郑厚德说学就学,不仅学会了玩电脑,还学会了用电脑,摆弄出了不少名堂。

  郑厚德:“地方网站也就是本地的一个名片,对外的一个名片。当时淇县还没有一个象样的网站去全面介绍淇县,我个人有个愿望就是想把古都朝歌向世人展现出古都朝歌的新貌、风土人情、历史文物,由于这样一个初衷,我自己想把这个网站建成一个全面介绍淇县的网站,成为淇县对外的一个窗口。”
  要创办一个大型的公益网站,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搜集整理大量详实的资料,事非经过不知难,这一切,除了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外,还需要有惊人的毅力和耐性,而承受这一切的,又是一个已年逾古稀的业余网民。
  郑厚德:“小时候上小学那个时候,学的都是孔子、孟子,根本没有拼音这一套,所以拼音没学过,上初中高中都学俄语,英语也不会,学电脑也很困难,学打字的话,我现在文字输入全靠手写板,人老了,学起东西比较慢,也比较吃力,但是世上无难事,只要敢攀登,自己只要钻进去了,也是兴趣蛮高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郑厚德所掌握的电脑知识越来越多,操作起来也越来越得心应手。但创办网站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学习电脑知识的同时,郑厚德四处搜集资料,整理有关图片,没多久,人就瘦了一圈。

  郑厚德:“没有事就坐在电脑前,自己设计网页,自己查资料,自己有时候到处找人打字,打出来然后再存盘,然后再上传。”
  郑厚德的老伴:“已经晚上12点了,他还搜集材料,太晚了都睡到客厅,早起6点又起来上网。” 

   家里人怕他吃不消,劝他悠着点,可郑厚德却有着他的一番道理。 
   郑厚德:“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有人爱打打麻将,有人爱下下象棋,我自己迷上了电脑,迷上了网络,每天在电脑前坐上两小时,做上一、两个网页,心里感到很高兴,觉的活的很充实。”
  一笔一划的手写录入,一幅幅图片的搜集、整理、加工,一条条新闻、致富信息的链接和发布,2003年元月,一个数字化的淇县展现在世人面前,这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大百科网站。
  郑厚德:“这个网站把淇县有关的信息都搬上去了,包括封神演义、淇县之最、淇县资料、淇县历史地理,现在有20多个栏目,还有淇县名人、走进淇县、奇书异人鬼谷子、朝歌寻根、淇县地图、天涯海角淇县人,还有淇水吟,一共有10000多个面页,等于是淇县的一个资料库。”
  网友:“说老实话,现在一个私人能办一个网站,而且能办到现在这个规模,相当不容易了。”
  拥有近千幅图片,多达10000多页的“淇县热线”,需要的不仅仅是热情和精力,还需要设备和资金的投入。
  郑厚德:“我除了电脑以外,又买了刻录机、采集卡、录像机。 ”
  “淇县热线”链连有市县政府、淇县新闻、淇县旅游、本县企业等。网络开通后,主持人老农的青春活力再一次迸发,他搜集资料、撰写文章、联系人员、忙前忙后。并成功举办了三届网上灯迷晚会。
  郑厚德:“我需要去动员既懂得电脑又掌握资料的人来共同管理,大家拾柴火焰高,大家共同把这个网站办好。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个人,现在有十三个业余主持人。”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目前,“淇县热线”的点击率越来越高,更令郑厚德感到欣慰的是那些告别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新型农民,他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与自己实现网上交流,获取的是农业信息,装进口袋的是赚来的票子。
  淇县铁西区泉头村农民邵软生说:“我的果树园,新育了一批新品种果树苗,一开始销路不好,最后在淇县热线的网站上做了介绍以后,现在外地客商都通过网上定购,现在果树苗基本上销售一空。”
  郑厚德:“我只有一个心愿,就是想把网站办好,让更多的人上网能获取信息,目前农民上网的用户还很少,有电脑的农民比较少,今后我想随着电脑的普及,农民的富裕,我相信我的网站,一定会越办越好,越办人气越旺,点击率越高。” 
  主持人:“从现实到网络,再从网络还原到现实,‘老农’郑厚德完成了一次完美的融合,将网络变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久违的青春也在这次融合中回到了郑厚德的笑容中,并将在郑厚德的未来生活中继续它的传奇。”

  鹤壁市淇县广播电视局  王金萍  平桂君


  备注:这篇专访,感动了无数看过电视、读过文章的人们,被河南省政府授予广播电视新闻奖二等奖,也是河南省将二等以上奖项首次授予县级电视台。


   
       
 

《淇县之窗》网站          站长:郑厚德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站长:老农(信箱qxzhd@126.com)  QQ:1036847795       栏目主持人:同野

豫ICP备05000447号    豫公网安备 41062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