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解】 
						        此诗首联点明在梦中多次相会的竹子如今在遥远的南方邂逅,“天遣”一词透出意外、欣喜之情。颔联点明竹子抗寒傲霜的高风亮节,隐寓钦佩之意。颈联运用拟人手法,着力描绘竹子倒映水中的倩影,即在微风中的深情絮语。尾联山僧不说自己对竹子的眷恋之意,烘托自己对竹子如逢故人般的亲切喜爱之情。该诗纯用口语,通俗易懂,余味隽永。 
						
						
						【注释】 
						        蹈元:陈姓南宋人,爱竹,作者朱槔之兄朱松的“素心”之友。朱松《寄陈蹈元》诗云:“我生少所可,靡靡世一律。如君素心人,指不三四屈。”南宋诗人李弥逊也有诗《次韵陈蹈元种竹池上之什》。 
						        竹了轩:亭名。 
						        淇澳:淇水岸弯曲的地方
						,此处有淇园,以产竹闻名。澳,yù,通奥,水岸弯曲处。 
						        渭川:《史记·货殖列传》:“陈夏千亩漆,齐鲁千亩桑麻,渭川千亩竹……”后以渭川为产竹胜地。 
						        肺肠:比喻内心,心思。 
						        形容:面容。此指竹的水中倒影。 
						        一何:相当于“何其”、“多么”,副词。 
						
						
						【作者简介】 
						        朱槔,字逢原,号玉澜,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其兄朱松(朱元璋第20子)为朱熹之父。朱槔生平未仕,奔走各地。有《玉澜集》一卷传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