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解】 
						     这是汉武帝亲临黄河决口现场的即兴诗作。汉元光三年(前132年),黄河决入瓠子河,东南由巨野泽通于淮、泗,梁、楚一带连岁被灾。至元封二年(前109年),武帝在泰山封禅后,始发卒万人筑塞,还亲自临祭,沉白马玉璧祭河伯;令以薪柴并伐淇园竹制楗堵塞决口,功成,筑宣防宫。
						此诗成为淇园竹曾为人类作出重大牺牲和贡献的历史见证,也是历史上遭受的第一次毁灭性重创的见证。 
						【注释】 
						    封禅:又称封祀,封峦,封岳,是古代帝王祭天地的大典。在泰山上筑土为坛,报天之功,称封;在泰山下的梁父山辟场祭地,报地之德,称禅。 
						    瓠子:地名,在今河南濮阳县西南,亦称瓠子口。瓠子河由此分一部分黄河水东出经山东注入济水。 
						    虑殚:心思用尽。 
						
						    自临祭:亲自到祭河现场。祭,指沉白马玉璧于黄河的祭河事件。 
						    从官:指君王的随从、近臣。 
						    负薪:背着柴草。 
						    东郡:郡名。西汉辖境相当于今山东东阿、梁山以西,山东郓城、东明,河南范县、长垣北部以北,河南延津以东,山东茌平、冠县、河南清丰、濮阳、滑县以南地区。 
						
						    下:砍伐。 
						    淇园之竹:淇园,位于今河南省淇县北之淇奥(奥,yù ,通隩,澳,河岸之弯曲处)。初为纣之竹箭园,继为卫国竹园。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产竹和竹子的繁衍基地之一。
						《诗经·淇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即以淇园竹起兴,开华夏竹文化之先河。 
						    楗:通"揵",河工以埽料所筑的柱桩。(埽sào,治河时用来护堤堵口的器材) 
						    上:指汉武帝。 
						    河决:黄河决口处。 
						    悼其功之不就:悲伤哀念治理黄河决口不成功。 
						    筑宫名曰宣房:堵塞黄河瓠子决口之后,在黄河大堤上建筑宣房宫,以纪念和庆祝这次治水的胜利。 
						    钜野:古湖泽名,即
						钜野泽,在今山东省巨野县北五里。 
						    柏:通"迫",逼近。 
						    旧川:原河道。 
						    河伯:神话传说中的黄河水神。河伯姓冯,名夷,一名冰夷,一名冯迟。因为渡河淹死,天帝封之为水神。 
						
						    吾人:吾民,我的臣民。 
						    齿桑:
						啮桑。《康熙字典》:“《史记·河渠书》啮桑浮兮淮泗满。【注】啮桑,地名。”     淮泗:泗:sì,泗水,位于山东省中部,是淮河下游第一大支流,常同淮河一块连称淮泗。 
						    汤汤:shāngshāng,大水急流貌。 
						    潺湲:水慢慢流动的样子。 
						    搴:qiān,取。 
						    长茭:茭jiǒo,用芦苇和竹片编成的长索。 
						    薪不属:堵河决的柴草不济、不足、供应不上。薪,木柴。属,zhǔ,接连、供给。 
						    卫人罪之:卫地的人民认为砍伐淇园竹的行为是罪过。罪,意动词,认为……是罪过。卫人,卫地的人民;河南东北部为古卫国属地。 
						    菑:zì,插入,树立,垒砌。 
						【作者简介】 
						   
						    刘彻(前156—前87年),汉武帝,江苏沛县人。是汉朝的第六个皇帝。汉武帝是汉景帝的第十个儿子,四岁封胶东王,七岁时被立为太子,16岁登基,在位54年。汉武帝是中国历代皇帝中第一个使用年号的皇帝。政治上独尊儒术,巩固中央集权,经济上促进农业发展,开疆土,通西域,是历史上少有的雄才大略君主。创立乐府机构,促进了诗歌的发展。原有诗集二卷,已佚,今存诗四首。汉武帝的庙号是世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