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解】       这是据张公神碑碑文记载的“犂阳营谒者李君”为“颂公德芳”而作的诗,第一
					、二、三章。全文共九章。从诗文中可知张公是个颇有政绩的官员,活着的时候,在淇水卫地具有悠久历史的朝歌、汤阴、黎阳一带民望很高。此诗也告诉我们,淇河自古就是水“清”量大,水域宽阔,向东注入古黄河的一条著名的河流。淇河在诗中既是起兴,又是对人物和事件所处和发生的环境及地理方位的交代,使诗的内容更生动具体真实感人。更说明淇水流域历史文化的悠久厚重。 【注释】 
					      题注:此诗《淇河古诗三百首》只据《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汉诗》收录九章中的“一、三”章,切文字有残缺。此据《大伾山诗文》增补第二章,并补足文字。据浚县作家协会主席朱中月所言,“张公神碑”原立于淇门镇,正面隶书刻“张公神碑”四字,背面刻有黎阳营谒者李君为“颂公德芳”(赞颂张公的德望芳馨)的诗作九章,并有李君题名。该碑诗文成为研究汉代军事、政治、经济、文学的珍稀文物,曾被东汉之后诗集、金石集反复收录。       
					神碑:迷信的人认为所崇拜的人死后的精灵为神,所立之碑为神碑。       公:旧时对男性的尊者或长者的敬称。此特指张公。       惟:助词,用在年、月、日之前,无实义。       和平元年:公元150年。和平,东汉桓帝刘志年号。       黎阳营:刘秀称帝定都洛阳之后,为减轻民众的兵役负担,防止地方武装割据势力的形成,废除了各郡的地方兵。在边郡和内郡设置屯驻营兵。“黎阳营”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设置的一支内郡重要部队。《续汉书·百官志一》记载:“世祖(刘秀庙号)以幽、并州兵骑定天下,故于黎阳立营,以谒者监之,兵骑千人,复除甚生。”《浚县志》记载:“建武元年(公元25年),光武帝于黎阳县设黎阳营,并以谒者兼管。”刘秀设置的黎阳营,由朝廷直接派员统领。黎阳
					,浚县商代称黎,西汉初年置黎阳县,明初称浚县至今。       谒者:官名。始置于春秋战国时,秦汉因之。掌宾赞受事,即为天子传达。谒,yè,拜见。       
						畏敬:尊敬,敬重。       悃愊:kǔnbì,至诚。       “淇水”二句:淇水荡漾着碧波浩浩荡荡向东曲曲折折注入古黄河。河,黄河。       朝歌:即今淇县,位于河南省北部,曾为殷都和周代卫都。这里有久负盛名的中华第一军校——云梦山战国军庠,驰名中外的牧野古战场等殷商文化遗址,华夏第一王侯园林——淇园。还有被孔夫子誉为“殷有三仁”的箕子、
						比干、微子,纵横家军事家、教育家鬼谷子,义士荆轲,中国第一位爱国女诗人——许穆夫人,高风亮节的甄济等。是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       秽:huì,肮脏,污浊。       瑕:玉上的斑点,缺陷。       “公
					与守相”三句:张公与守相之神灵驾驭着飞鱼闪烁着灿烂的光彩,在空中自由地飞翔,庇佑着这里的万民安居乐业。守相,郡守和诸侯王之相,此应指另一位逝去的清官。蜚,通飞。悠忽,闲散放荡。遂,称心如意。熹,灿烂的光彩。兆民,古称太子之民,后泛指众民,百姓。厥,他们的,此代前文“兆民”。       
					淇阳:淇河北。       
					遡河津:逆流而上至河边渡口。遡,同“溯”,sù,逆着水流的方向走;河津,河边的渡口。       
					郁茂:茂盛。       
					兰菃芬:兰花菃草散发着芬芳的香味儿。菃,qú,一种香草。       
					灵神:此指张公的神灵。       
					斯民:指老百姓。       荡阴:汤阴的古称。       三女:仨女儿。       殊:异,不同。《淮南子·本经》有“而万殊为一”句。       三门句:指朝歌荡阴及犁阳三处地理位置呈三足鼎列之状、为同一区域。       甥:《康熙字典》:“外孙曰甥,据外祖而言。”       时携句:经常带领外孙回来探望张公。       穆风句:良好的社会品德和美好的社会风气蔚然成风。穆,古时宗庙制度,父居左为昭,子居右为穆。       乐吏句:使这里的官吏和民众永远欢乐。未央,未已,未尽。 【作者简介】       
						李朝,字伯丞,南昌人,汉桓帝时为魏郡监黎阳营谒者,和平元年立张公神道碑于黎阳,朝作歌九章颂之。     
					附:一、《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汉诗卷十二·古诗》
					所载原诗:   
					张公神碑歌 
					 綦水汤汤扬清波。东流□折□于河。 
					□□□□□朝歌。县以洁静无秽瑕。 公□守相驾蜚鱼。往来悠忽遂熹娱。 佑此兆民宁厥居。   
					出自綦□□□□。松柏郁茂兰公□。 
					
					□神往来乘浮云。种德收福惠斯民。 
					家饶户富无□贫。畺界家静和睦口。   朝歌荡阴及犁阳。三女所处各殊方。 三门鼎列推其乡。时携甥幼归候公。 夫人□□□容□。□□□□飨□觞。 穆风屑兮起坛旁。乐吏民兮永未央。   
					
					鹿呦呦兮□□庭。文乐乐兮□□□。 
					
					饮清泉兮□□□。见□伏兮不骇惊。 
					
					惟公德兮之所宁。上陵庙兮助三牲。 
					
					天时和兮甘露冷。日番□兮无亏倾。 
					   
					□□蜚兮朱鸟栖。□□荣兮鸣喈喈。 
					
					鹄剿兮乳徘徊。给御卵兮献于西。 
					
					惟公德兮之所怀。 
					  
					
					池水□兮钓台粲。四角楼兮临深涧。 
					
					鱼岌岌兮踊跃见。振鳞尾兮游旰旰。 
					
					时钓取兮给烹献。惟公德兮之所衍。 
					   
					栗萧草兮藂铺陈。新美萌兮香苾芬。 
					
					蕙草生兮满园田。竞苔茗兮给万钱。 
					
					惟公德兮之所□。 
					   
					门堂郁兮文耀光。公神赫兮坐东方。 
					
					明暴视兮俨卬卬。夫人□女兮列在旁。 
					
					陈君处北兮从官□。车骑骆驿兮交错重。 
					
					乘輗轺兮驾蜚龙。骖白鹿兮从仙僮。 
					
					游北岳兮与天通。 
					  
					
					玄碑既立双阙建兮。□□□□大路畔兮。 
					
					亭长阍□□扞难兮。列种槐梓方茂烂兮。 
					
					天下远近□不见兮。公神日著声洞遍兮。 
					
					
					□□乾巛传亿万兮。 
					
					(《隶释》三。又欧阳氏《集古录》下引蜚、熹、居三韵。) 
					  
					附:二、《全后汉文·卷九十八·张公神碑》        
					
					
					http://www.4hn.org/modules/article/reader.php?aid=687&cid=62932   
					  (和平元年) 
					 
					    惟和平元年正月,(阙二字)朝歌长郑郴造(阙)张公建(阙)良(阙)之山,运置綦阳,刊凿涿摩,立左右阙,表神道,(阙)竖碑庙堂之前。到五月(阙二字)乃成。长(阙二字)之,铭勒神懿光秘后昆。其辞曰: 
					 
					    於穆张公,含和泰清。受符皇极,乾刚川灵。何天之休,元亨利贞。无(阙二字)贵,神耀洞(阙二字)度(阙)泉,殷商北。岳朝綦阳,厥土敞平。芝草茂木,氵肃氵肃滋荣。群萌勋{分灬},激川通(厥三字)怀(阙八字)庙,克俭损盈。诏命有司,祭以中牲。岁聿再庆,公其飨零。兴来亿载,历数万君。(阙七字)太(阙二字)显犹昭拂英勋(阙)锡令福,惠此吏民。国无灾寇,屡获丰年。皇帝眉寿,千禄于天。牧守皆升,握台辅辰。长与丞尉,超迁相国。休(阙)烈烈,无(阙三字)临犁阳营。谒者李君,畏敬公灵。好郑长文,彻奉佐工。悃忄殷勤。(阙三字)熹且惶,作歌九章。达李君阙(颂公德芳。其辞曰:) 
					 
					    綦水汤汤扬清波,东流(阙折阙)于河。(阙五字)朝歌。县以洁静无秽瑕。公(阙)守相驾蜚鱼,往来悠忽遂熹娱,佑此兆民宁厥居。出自綦(阙四字,)松柏郁兰公(阙二字)神往来乘浮云,种德收福惠斯民。家饶户富无(阙)贫,疆界家静和睦,(阙)朝歌荡阴及黎阳,三女所处各殊方,三门鼎列推其乡。时携甥幼归侯公,夫人(阙三字)容(阙五字)飨(阙)觞。穆风屑兮起坛旁,乐吏民兮永未央。井鹿呦公德兮之所衍。栗萧廿兮铺陈,新美萌兮香芯芬,蕙草生兮满园田,竞苔茗兮给万钱。惟公德命之所(阙。)门堂郁兮文耀光,公神赫兮坐东方,明暴视兮俨仰仰,夫人(阙)女兮列在旁。陈君处北兮从官(阙,)车骑骆驿兮交错重,秉︼轺兮驾飞龙,骖白鹿兮从仙亻重,游北兮与天通。 
					    岳玄碑既立,双阙建兮。(阙四字)大路畔兮。亭长阍(阙二字)扌干难兮。列种槐梓,方茂烂兮,天下远近,(阙)不见兮,公神日著,声洞遍兮,(阙二字)乾巛,传亿万兮。监梨阳营谒者豫章南昌李朝伯丞、左冯翊夏阳赵宠德雅、朝歌长颍川阳城郑郴伯林、左尉京兆(下阙)井水□□阳里郭虞子(下阙井)扶风安陵□□邵公、处士巍郡□封仲举、处士巍郡梨阳□□□□。(《隶释》三。案:此碑前半张公神道阙铭文,朝歌长郑郴撰。郴字伯林,颍种阳城人。后半歌九章,无吏撰名氏。) 
					附:三、《全后汉文·卷六十三》: 
					    ☆郑郴 郴,字伯林,颍川阳城人。和平初,为朝歌长。 
					    
					○张公神道石阙铭 於穆张公,含和泰清。受符皇极,乾纲巛灵。何天之休,元亨利贞。无□□贵,神跃洞□。□度□泉,殷商北。岳朝綦阳,厥土敞平。芝草茂木,氵肃氵肃滋荣。群萌勋{分火},激川通□。□□怀□,□□□□。□□□庙,克俭损盈。诏命有司,祭以中牲。岁聿再荐,公其飨零。兴来亿载,历数万君。□□□□,□□太□。□□显犹,招拂英动。□锡介福,惠此吏民。国无灾寇,屡获丰年。皇帝眉寿,干禄于天。牧守皆升,握台辅辰。长与丞尉,超迁相因。休□烈烈,无□□□。(《隶释·三·张公神碑》。) 
					附:四、2009-10-21淇滨晚报 
					:马珂:《汉光武帝刘秀与黎阳》: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c5cf9fc0100hx77.html        
					
					设置国家常备军“黎阳营” 
					  刘秀称帝定都洛阳之后,吸取了西汉教训,为减轻民众的兵役负担,防止地方武装割据势力的形成,他大刀阔斧地进行了兵制改革,废除了各郡的地方兵。为了保证国家长治久安,在边郡和内郡设置屯驻营兵。“黎阳营”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设置的一支内郡重要部队。《续汉书·百官志一》记载:“世祖(刘秀庙号)以幽、并州兵骑定天下,故于黎阳立营,以谒者监之,兵骑千人,复除甚生。”《浚县志》记载:“建武元年(公元25年),光武帝于黎阳县设黎阳营,并以谒者兼管。”在浚县县志办工作的刘会喜向记者解释:谒者,官名,始置于春秋战国,秦汉沿袭之。刘秀设置的黎阳营,不是由地方官管辖指挥的,而是由朝廷直接派员统领。 
					      
					黎阳紧傍黄河,并有军事要塞黎阳津,是京都洛阳的北方门户,在此屯兵驻防,对保障京都安全,无疑可以起到拱卫的作用。当国内出现变乱时,黎阳营经常被朝廷调用,参加平定国内叛乱的战事。《后汉书·臧宫传》记载“建武十九年,妖巫维臲弟子单臣、傅镇等揽妖言相聚,入原武城,劫吏人,自称将军,于是遣宫将北军及黎阳营数千围之。”由此可知,黎阳营作为东汉初的一支内郡部队在维护国家安全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光武帝之后,黎阳营在东汉国家防务上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经常被朝廷调遣。《后汉书·马武传》记载:“显宗初,西羌寇陇石,拜捕虏将军,与监军使者窦固,右辅都尉陈欣,将乌桓、黎阳营,三辅募士,凉州诸郡羌胡兵及驰刑,合四万击之。”《后汉书·顺帝纪》载:“永建元年十月,鲜卑犯边,庚寅,遣黎阳营兵出屯中山北界。”除此之外,在《邓训传》、《西羌传》、《鲜卑传》、《度尚传》中也有关于黎阳营征战功勋的记载。 
					  
					  说起黎阳营,浚县作家协会主席朱中月向记者介绍了珍贵文物“张公神碑”及《张公神碑歌》。“张公神碑”原立于淇门镇,正面隶书刻“张公神碑”四字,背面刻有黎阳营谒者李君为张公“颂公德芳”的诗作九章,并有李君题名。该碑诗文虽残缺不全,但却成为研究汉代军事、政治、经济、文学的珍稀文物,曾被东汉之后诗集、金石集反复收录。其中之一诗曰: 
					  
					  綦(淇)水汤汤扬清波,东流口折口于河。□□□□□朝歌,县以洁静无秽瑕。公□守相驾蜚鱼,往来悠忽遂熹娱。佑此兆民宁厥居。 
					  
					  朱中月说,张公神碑是浚县“黎山碑”之后发现的最早的碑石;黎阳营谒者李君的《张公神碑歌》是中国将“茶”称为“茗”的见诸文字最早的书迹;是迄今发现的吟诵淇水为“清波”的最早碑刻…… 
					附:五、《隶释》卷第三(主编:宋·洪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