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x 
古都行(2003-2018)


带你云梦山一游 
  作者: 茶无语 上传时间:2009-11-25 8:54:39   















 

一、初识云梦


    清晨,我们一行人起的绝早搭车去云梦山。
 
      朝日末出,朝露尤零,凉风习习已是提醒我们秋天已近,春衫 不耐秋寒了。车行至濮鹤高速便薄雾微罩,飘逸轻灵若尘若纱。 万丛淡雾之中,若浸墨淡染轻快地一抹,浑然天成的水墨丹青,连绵不绝彼消此接高低起伏。路边人工栽植的塔松苍绿滋润,一 棵棵风驰电掣地过去。
 
      此前,对云梦山是一无所知,在车途中听司机与同行的朋友谈起才略知点滴。

      云梦山位于太行山东麓,山岩嵯峨,曲溪流泉。在淇县境内, 是中国第一古军校所在地。当年鬼谷子在此深山密林处收徒授业 ,诲人于世。涤荡了春秋战国的经脉血络,填充了历史坐标的丰盈起伏,缔造了经纬天地的辅业雄才。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旖旎的太行风光,神秘的云梦山哲学,久远的朝歌演义都在我们今次的目的地等着我 。我的心早于车飞向了云梦山。
 
       行车数小时,远远便见“朝歌”的大招牌横跨于眼前,车内的游客立时沸腾起来,人人神情激动。毕竟 《封神演义》的精怪神 仙就出没于这片沃土。远古的传说因这朝歌的存在与大家的思想情感更拉近了空间的距离。因这朝歌的存在而大大增加了其传奇的真实性。大家纷纷谈论着遥远的殷商,以及暴虐的商纣王,美艳的妲己,忠烈的比干。早就听说朝歌是:“东临淇水观鱼跃,西依太行听鹿鸣”的地杰所在。我便寻着书墨的记忆睁大眼睛看着演义了洪荒博大战争的这片久远而又亲近的土地,想从中寻找点什么,发现点什么。但是,沿途商铺林立,车水马龙人流如织,与其它地方的小城镇没有什么区别。历史的风衣早被岁月的尘沙打磨地没有一丝曾经的痕迹。也许是我们此行匆忙,隔窗看景,雾里看花。只能在导游的解说下再重温一遍小说中的比干失心于摘星楼等片段。不能在朝歌的人文体态,建筑林立中体验更多。 "
  
      转过朝歌。远远的一座山横抹在前方。淡墨飘渺。这就是云梦山了。在车中遥看山体,天地相接处高低有致,淡然墨然。至 今才明白“远山如黛”这词的意思。远看云梦似山非山,在淡淡的雾霭中犹如一幅画从天空垂下那么的不真实。
 

二、云梦腹地


    车移景动,景随车移。车行进在盘山路上,伸手便能触摸到云梦的山体,真真感受到了云梦的真实。极目看去,云梦山并没有想象的古木参天,花草遍坡风姿摇曳,或是云蒸霞蔚,雄伟奇秀。所看之处皆杂草横生,山体裸露,却也多了几分原始的野气。苍劲的古柏,新植的翠松相应成趣,在山体上成行成排蔓延开来。它们记录着云梦人十万大军绿化荒山的业绩。
 
      我们随导游从山顶的停车场徒步攀岩,直入谷底。进入谷底才知别外有洞天。眼前突兀的山岩笔直如刀削纵插云间。山起云浮,群峰拱翠。如没有随山而下的阶梯,纵然有无限的勇气我也是不能抵达此处。摸着硬冷的岩石,敲打着山体,愉快,踏实而又陌生。缕缕长藤从山上蜿蜒攀下,其间点缀几片黄叶几朵小花倒也好看。

      转过几道山脊交*的谷底凹凸的小路,猛现出红墙绿瓦的古代建筑。庄严古朴给人一种逼人的气势---------这便是鬼谷子教学的地方。也是中国第一古军校所在。自古有:“英雄出少林,将帅出云梦”的诗句。来到这深山腹地,采日月之精华,与山林为伍,与草木临友。不知道鬼谷子老先生是怎么找到这个幽静偏僻之地。难怪深山藏灵杰,乱世出枭雄。果不其然。
  
      在军校正面是鬼谷子老先生的石像,他一手握竹简,一手放背后,好像在为弟子授书讲课。在其身两侧的对联
  
      “心向鬼谷,通臆测、权谋,解世上情故。”
      “身居云梦,精揣摩、术数,晓天下事缘”
  
      说的是鬼谷先生虽身居深山,由于他精通揣摩、术数、臆测、权谋之道,所以能够通晓天下大事,了解世上情缘。这幅对联高度概括了鬼谷子一生的才智赞其为一世奇才。看着鬼谷子的石像,看着这位胆略过人智谋过人的古人真疑为神人。倘若此老夫子活到如今,该又有一番什么作为呢?但,仅这一幅对联并不能把鬼谷子的才智展露无遗。在鬼谷子的身侧有他众多弟子的跟随。张仪苏秦两位叱咤战国时期的雄才将相皆是鬼谷子的门徒。张仪身怀六国相印,苏秦为秦国统一六国打下基础。鬼老先生的才智育出来的精英,以及鬼老先生的思想影响充斥了春秋以及纵横了五千年的中国历史。他与孔老夫子的思想内涵大有相径之处。
 
      其实还有两人在历史中多次被演绎评说。他们就是孙膑和宠涓

三、多情云梦

 
     在我熟悉他们的同时对他们又抱有激动的热情与更好奇的探寻。在洗尘洞前看到这样一幅对联:
                  “道讲刑名勋垂渤海,
                   胸罗兵甲气镇风云”
 
      赞扬了孙膑的才智与功勋。这位奇才经历了人生劫数后终于后发制人,以胜先机。孙膑洞内幅画连绵,幅幅都是一则绝妙的故事。他们在导游的讲解中活灵活现,画音相和。曾经的人物几近呼之欲出。我对其中一幅画特别留意了一下。画幅标注“白猿偷桃献天书”。我是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经导游解说才明白其理。
 
      据说,当年孙膑随鬼谷先生学艺期间,在山上开辟了一片荒地,种植了很多桃树,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桃园,孙膑种植的桃树,是按鬼谷先生教他的阵方法种植的,孙膑种的桃果大、肉厚、味鲜。在云梦山脚下,住着一户人家,母子二人,相依为命,因孩子长得满身白毛,又像猴子,人称“小白猿”。母亲常年卧病不起,偶而一次做梦梦见仙人指点,“吃了云梦山上的仙桃,你的病就会痊愈。”白猿是个孝子,知道后,就到桃园偷桃,结果进入桃园还没来得及摘桃,迷失了方向,被孙膑抓住了。孙膑问他为何偷桃,白猿便把原因告诉了孙膑,孙膑听过之后,知道白猿是个孝子,就摘下了桃子送给了白猿。白猿母亲吃过桃之后,果然病好了,为了感谢孙膑,就把祖传的兵书送给了孙膑,以谢救命之恩。这就是“白猿偷桃献天书”的传说。真没想到,在严肃的历史演绎中还有这么一段爱心修缘的传说。在这洞中,在这山石之间因这传说而多了几分温情,几许理所当然。
 
      看过洗尘洞,出得门来便寻找庞涓洞所在。在我的思想中两人缺一历史则不完整,景点缺一则遗憾此行。可是转遍整个院落都没有发现宠涓洞。难道由于宠涓心怀害人之意而被鬼谷子逐出山门?唉!繁华一世,叱咤一时的风云人物却因行动狡邪,* 诈,私欲太重而落了如此下场。想当年秦桧因谋害岳飞而臭名万世:“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如今,在这青山隐隐,流水涓涓处竟没有宏涓一席的安身之地。正疑惑感叹间,导游指着对面半山坡上的一个洞口说:
  
      “那便是庞涓洞。由于庞涓心胸狭窄,嫉妒孙膑的才能,处以膑刑加害孙膑,后被孙膑用计射死在马陵道。传说庞涓死后阴魂不散,跑回云梦山,鬼谷子恶其为人,不让他进住南山,碍于他苦苦哀求,就说你到北山去和众神仙一起享受人间烟火吧。于是庞涓就选择在这里居住。鬼谷子这样还是不放心,就让另一个胆略过人,能言善辩的弟子毛遂居住在这里监视着他的行踪。所以与毛遂洞遥遥相对的便是宠涓洞。”
 
     庞涓洞前杂草丛生,荒芜凄凉。人迹稍有问津。在这荒山青翠处做一游动飘忽的孤魂。不知宠涓看到南山这派繁华的景象作何感想?几千年的风雨是否能褪去其性格的卑劣?几千年的山泉流翠是否能洗去其思想中的污垢沉渣。
 
      看来,鬼谷子老先生不仅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对学生的人品要求也是非常严格,处罚也是相当严厉。转过一个山角便见一山洞。其洞低矮阴暗,入内仅能弯腰驼背而不能舒展自如。据说是鬼谷子养牛之地也是学生受责罚,反思已过的地方。如果,当年庞涓死后返回了云梦山,鬼老先生把他安置在牛棚之中反省,那么现今的牛棚又是庞涓洞,小说又如何评说?可,庞涓没这福气 。鬼谷子没有给他思过的机会,没给他反省再次收其为徒的机会。

      站在这庞大古朴的深山院落中,我感觉自己仿佛化为一粒尘,一株花草溶入这精深博大的历史空间中。让心中的起伏随着时空的流转而有个流汇融合处。云梦因历史而含秀,历史因云梦的花草传承把昔日的风雨苍桑延顺推陈到今天。伸手既可触摸,侧目既可寻见。盘古谁施开混针,斜穿山腹作仙心。我来洞代仙开口,心似山空古在今。

四、云梦之别


     进入云梦山。便象进入了佛教胜地。云梦本是鬼谷子传道授业之所在。不知何时这里也成了佛教胜地。山中有寺名“云峰”,原迹毁于文革,后来又重建。正东面为大雄宝殿,门前大书一联:
            “若不回头谁替汝救苦救难
             倘能转意何须我大慈大悲”
  
     据说,当年一位僧人远游至此,倾尽数十年之力广为化缘,终于建得此寺,因山谷逼仄,寺院依山势而建。按佛家惯例,观音殿坐北朝南为正坐,云霞寺之观音却面北而坐。这本是一错,有后人牵强附会,反倒因错就错地引出一句意蕴深长的禅道。殿前一联书:
           “问观音为何倒坐
            因世人不肯回头”
  
     看前面前朝拜不息的人流,我默然。人人都想祈富于这山川灵异,可知人人若要向善,要这观音何用?
 
     云梦是文化之山。在这逼仄的山脊之中随处可见文人骚客的墨迹飞舞。随处可见妙趣横生,大智大庸的对联。正如上山时的影墙所言“不以陡峭险峻著称,而以平原突兀见奇。在我下山时便又见一门前书一联颇有洞察世事,囊括古今义理的哲学。
 
           “三十六计计计可洞察人生
            六十四卦卦卦皆镜鉴世事”
  
      我被这奇秀山川所吸引,被这大智滂沱的气势所折服,又被这山体文化所感动。一枝笔莫能诉其万一。只能把感动沉于山水之中,把思绪放纵于记忆之内。灵山抱妙寺,神泉涤心尘。
 
      下山途中,我把云梦的一切又全都归还于青山隐隐水迢迢之处,把宁静归还于这片山林。来去条条无牵挂。可是,我又不甘心如此便顺手窃山石上一题,以作云梦之念:
  
      “今有物,不知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
  
      旁边刻的是明万历年间大商人程大位,以一首诗的形式对这道题的解答:
      “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树梅花廿一枝,七子团圆整半月,除百零五便得知。”
   
     不知有哪位朋友能算出呢?


资料来源:http://www.21ourhome.com/cgi-bin/topic.cgi?forum=14&topic=174

       
       

《淇县之窗---淇县热线》网站        站长:郑厚德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主持人:黄 强       站长:老农(信箱qxzhd@126.com)  QQ:1036847795       网站栏目主持人:张小燕

豫ICP备05000447号    豫公网安备 41062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