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歌文坛《淇园笔会第四卷》

新人新作 -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作者:易水寒  加入时间:2018-5-8 10:12:10

                  

 

    宴席,

    国人的宴席,最初最深的印记,大多数应该源于姥姥家的宴席。

    还记得小时候姥姥家的中秋宴席,妈妈姊妹四个在一起一边说笑,一边用月饼印做土式的月饼,父亲和姨父们则在一边喝酒,而我和表哥表姐们奔跑在院子里、巷子里玩耍…

    后来姥姥没了,这样的宴席也就散了!

再到后来步入成年,每逢节气,拖儿带女地和妻子(或丈夫)回娘家,便成了国人对于宴席第二种深刻的印记。

    依然清晰的记着十几年前和丽娜新婚燕尔,每逢春节时大年初二回娘家,摩托后面捆上买好的礼品,她坐在后面抱着孩子,我带着她们从家出来向北上了淇浚路,一路向东,过张近迁民,到了姜庄路口的大槐树再向南,从姜庄村里穿街过巷,再经过两村之间的一个小学,便到了丽娜的娘家,我的岳父母家,孩子们的姥姥家------小车村。

    国人对于宴席第三种深刻的印记,我想应该是在步入中年老年后,每次儿子媳妇、女儿女婿聚拢在自己身边,和老伴在厨房忙忙乎乎张罗一大桌,孙儿孙女们跑着闹着,磨人的,撒娇的,整个房子里、院子里热热闹闹的。

    除了以上三种最主要的宴席,因人而异,或许还有舅舅家的宴席、姑姑家宴席……等等等等。

    但几乎所有的宴席,往往会因为席中某人的离去,而就结束了。

    姥姥走了,姥姥家的宴席便结束了;

    姑奶走了,姑奶家的宴席也结束了;

       

        一杯酒,一碟菜,

        从浅尝辄止,到沉醉不已!

       人生的时光就在一场场宴席中勿勿过去……

 

       有的宴席还在继续,

       有的宴席已经结束……

       但是,迟迟早早,每个人所有的宴席,终将结束!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朝歌文坛》淇园笔会 由《淇县之窗---淇县热线》主办 栏目主持人: 朱莉娅 策划设计:老农
电话 0392-7226249 电子邮箱: hnjulia@126.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豫ICP备05000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