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歌文坛《淇园笔会第三卷》
个人文集 - 杜永沛 - 纱帽山战斗
纱帽山战斗
作者:蔡云 杜永沛  加入时间:2012-10-13 7:36:57  

纱帽山战斗

蔡云  杜永沛

纱帽山,位于小滹沱村西北一里许,因其形状如古代县官纱帽,当地人称之为纱帽山。纱帽山是平原与山区的分水岭,它的西面为连绵巍峨的太行山区,东面是富庶辽阔的淇浚平原。七十多年前,国民党宋哲元部队和日军在这里进行了一次惨烈的战斗——纱帽山战斗。许多年以后,小滹沱一带的村民,到纱帽山放牧、劳作,还常常捡到锈迹斑斑的弹壳、刺刀、钢盔一类的东西。

1937114日,侵华日军步兵第二十八旅团长酒井隆少将,指挥6个大队3500人,在飞机掩护下,凭借重炮、机枪强大火力,在付出重大伤亡之后,占领了彰德(安阳),坚守彰德的国民党宋哲元部的两个旅,在缺乏支援的情况下,被迫放弃了彰德,撤退南下。撤至宝莲寺,他们筑起新的防御工事。193828日,日军第十四师团土肥原部出动8架飞机,架起12门重炮,对宝莲寺防御工事狂轰滥炸,阵地被彻底摧毁。这时,宋哲元部队只剩下一个多旅的兵力。他们一路撤,一路打,经过汤阴、宜沟、大赉店,来到淇县高村西、庙口一带,然后沿太行山东麓丘陵地带南行,行至两座房、大滹沱,疲惫不堪的官兵见日本兵没有追赶过来,就停下来休息。屁股还没有坐稳,大队的日本兵忽然从北面、东面两个方向涌了过来。他们立即选择有力地形,投入战斗,顿时,双方枪炮声响成一片。日军受到阻击,就采取迂回的办法,一队日军正面进攻,一队日军从侧面向南运动,企图形成包抄之势。国民党部队识破了日军的诡计,于是,趁日军阵脚未稳,也向南突击,将妄图包抄他们的日军消灭。不远处就是上曹西地,那里有一道深沟,名叫老虎沟,沟长2000余米,宽30余米,深67米,是阻击日军的天然屏障,宋哲元部队迅速越过老虎沟,在沟南岸一字排开,朝日军开枪射击,日军被拦在老虎沟北岸,多次进攻,均被打退。

战斗持续了几个小时,日军越不过老虎沟,这时,当地一个汉奸主动为日军献计,并做向导,带1000余名日军从老虎沟东头绕过,来到小滹沱村北地。小滹沱北地位于老虎沟正南方向,距离老虎沟不足2里地,日军在这里很快部署好阵地,展开攻势,宋哲元部队背后受敌,难以抵抗,只好放弃阵地,沿老虎沟边打边往西撤退,一直退至纱帽山山脚下,躲进丛林乱石中。纱帽山山势险要,密林丛生,日军不敢贸然追击,就架起大炮,对纱帽山脚下的密林猛轰。日军的火炮如长了眼睛,一颗颗在宋哲元部队中炸开,许多士兵被炸死,他们搞不清楚日军的炮火为何打得这么准,后来,有士兵发现,在老虎沟南岸上空,飘动着一只斗大的气球,气球飘向哪里,日军的炮火就打向哪里,原来,那只气球是日军的指挥气球。识破机关的宋哲元部队一齐朝气球开火,将气球打爆,日军的炮火失去目标指挥,才停止了射击。

这时,天色将晚,日军从汉奸口中得知,纱帽山西面、北面都是绝崖,宋哲元部队就是插上翅膀,也难以越过,只有南面、东面可逃。于是,日军将纱帽山南面、东面布置重兵,将逃路堵死,计划等明天天一亮,再对宋哲元部队开火,彻底消灭他们。

当时,正值寒冬腊月,北风刺骨,天气奇寒,宋哲元部队经过激烈战斗,又饥又渴,又冷又乏,特别是伤员,更是难以忍受如此恶劣天气。为了不让日军发现目标,部队命令所有人不准说话,不准抽烟,不准点火取暖。士兵们实在忍受不了,就有人提议,趁暮色往纱帽山上撤,越过纱帽山,甩掉日军。当时,有一名姓周的团长,命令战士不准轻举妄动,等天完全黑下来,趁日军不备,再悄悄往山上撤。等了一会,周团长抬头看看天色,天还没有完全黑下来,就不由自主叹了一口气。警卫兵忽然吼道:“团长泄气,动摇军心”,说罢,举枪将团长打死。这时,部队大乱,士兵们纷纷从密林里钻出来,向纱帽山上爬,目标完全暴露在日军的炮火射程之内。日军指挥官听到枪响,又看到满山遍野的人影,于是,命令所有轻重武器一起朝纱帽山开火,宋哲元部队成片成片倒下。跑到山顶的士兵,本想越过纱帽山逃一条生路,没想到前面竟是绝崖峭壁,于是他们把心一横,纷纷跳崖,壮烈牺牲。

纱帽山战斗无比惨烈, 1500名宋哲元部队官兵,或战死,或跳崖而死,仅有极少数人幸存。

 

 

 

 




《朝歌文坛》淇园笔会    由《淇县之窗---淇县热线》主办        栏目主持人: 朱莉娅   策划设计:老农
            电话 0392-7226249    电子邮箱: hnjulia@126.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      

豫ICP备05000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