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歌文坛《淇园笔会第三卷》
个人文集 - 贾振君 - 登老寨小记
登老寨小记
作者:贾振君  加入时间:2011-5-3 19:15:11  索引号:贾振君   
登老寨小记
 
去年,淇园工作室有所斩获,《淇县史迹丛书·淇水关》顺利出版,另,手头还有两三本正在编辑中,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略有小成,大伙儿累得不轻。适逢国庆黄金周,闫主任说放松一下吧,一张一弛,文武之道。我说,可以考虑让脚板儿飞一阵。各位同仁积极响应。经磋商,本次活动的基调定为自助一日游,名称为朝歌寨考察之旅,也可称金秋赏太行之旅,时间定于十月二日。
朝歌寨
 
自古老寨一条道,险峻堪比那华山。但那是老黄历了,闫主任说我领大家一条好路,肯定有意外的收获。保发兄问,有化石?纪翔弟问,有绝佳的风景?全志弟说,不对,一定是有典故。闫主任说,都不要猜了,到时候就明白了。
一、红灯笼
闫主任领的路是从大石岩南边一个叫大椿花的小村开始爬山的,这条路虽远点却较为平缓,适合我们这些整日伏案劳牍阶层,这或许就是闫主任的本意,但是错了,当我们行走了二三里后才露出端倪。原来,小道旁、梯地边皆是清一色的柿树,此时树叶早已落光,剩下的是满枝满树的红灯笼。平时我们都是正襟危坐的机关人员,眼下面对近在嘴边的柿子,仍不失矜持的风度,只能望柿止渴。闫主任说还犹豫什么,上啊!村民来了怎么办?我们顾虑重重。闫主任说,你们这就不懂了,山里的规矩是管吃不管拿,山里的老乡都很淳朴善良,碰到过路的摘几个柿子,他们不仅不怪罪,还会热情地让你留下来吃饭喝水。此言一出,顾虑全消。几个年轻人一展身手,竟也敏捷如猿,森宅大衙的熏染并没有泯灭他们的本性。能攀上去的只管采摘往下扔,上不去的在下面接。闫主任不愧是老玩家儿,他接得既稳又准。全志弟的功夫尚欠火候,不能“迎手接飞猱,回身散马蹄”,两个烘柿子砸下来就招架不住了,雪白的衬衣立刻印上朵朵红花,惹得大伙儿一阵哄笑。
二、登顶
品尝过红灯笼后,队伍继续进发。峰回路转,步步升高,山路没有尽头。我们开始感到浑身燥热,都脱掉了外罩,一身短打扮,果然轻松多了,又走了五六里。闫主任看到个个露出倦色,用手一指说,诺,快了,那就是峰顶。曙光就在前头,我们一下儿来了精神,快马加鞭往前赶。待我们冲上那个山峰后,一看不对劲儿,前面还有更高的峰,才知道中了闫主任的计。休憩片刻,闫主任发出了总动员令,现在离峰顶只有一步之遥,我们已经看到成功的桅杆尖了,同志们,再加一把劲儿,一会儿我们到峰顶上看开发区新世纪广场的钟塔。这句话起了关键作用,我们发扬连续作战精神,向阵地发起了最后的也是最勇猛的一次冲锋。保发兄始终是压阵的角色。每当看到他懈怠时,就有人不时惊呼,看,这是不是一块化石?在哪?保发兄后来居上。大伙儿一阵欢声笑语。
12点20分,我们终于登顶。闫主任拿出了军用望眼镜,焦距一调,新世纪广场的钟塔清晰在目。纪翔说,不用望眼镜一样可以看得到。那天天气晴好,果然,大家找到了新区的许多标志性建筑,环视四周,还看到了林县与淇县交界的大岭,浚县的大伾、浮丘,卫辉的苍裕山,低头俯视,尖山仅打到老寨的肩膀头儿,而南天门和铜顶充其量在腰间。
紧接着,我们开始工作,对寨顶的纣王宫殿遗址进行了考察研讨……
三、照相
闫主任说来一趟不容易,留下一些资料吧。之珩和纪翔取出了“长枪短炮”,他们是专业摄影师。太行的十月正是流光溢彩的季节,红叶似火,列柿流丹,桂菊飘香,是采风取景的大好时机。太行的雄浑豪迈,峰峦起伏曲线的柔美,山花的灿烂俏丽,山顶草原的广袤壮阔,牛马羊群与天地对话的神态,皆录入了相机的磁盘。咔嚓咔嚓,快门闪动个不停,处处都是难得的风景,他们真想一点不漏地把老寨复制下来。闫主任说,别光顾照风景,把人忘了。这时大伙儿才想起这档,说对呀,来个合影照儿吧。以什么做背景呢?纪翔说,西南的群山似雄关漫道,艺术味儿浓。之珩说,西北的寨峰突兀伟岸,更有纪念意义。大伙儿说甭争了,各照一张好了,咱又不缺这口。
远眺金牛岭
远处鹤壁新区清晰可见
 
四、戏台
奶奶庙的南边有一块地,平展展的,像一个打谷场,约60平方米,若在山下,再普通不过,但处于海拔700多米的山巅,就感觉非同一般了。我问,这里面有没故事?闫主任说,你这个问题问的好。他说,这是一个戏台,而且是一个特殊的戏台,说它特殊,是因为在此演出的人太不一般,据说,当代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马金凤来此唱过戏。哦。她为何上这么高唱戏?大伙儿又有了新问题。是这样,那还是解放前,一群土匪占山为王,这个山大王爱好戏曲,竟是马金凤老师的粉丝,他想过过戏瘾儿,就命令手下一帮人把马老师掳来,马老师宁死不从,好在这伙儿土匪以礼相待,并没有难为她。双方就这样僵持着。后来,马老师说我唱一出儿也行,但有个条件,你们劫富济贫我不反对,以后不得滥杀无辜,骚扰百姓。山大王看懒着也不是个办法,只好答应。马老师唱了一场《穆桂英挂帅》。这个故事不是杜撰的,山里七八十岁的老人都这么说。至于土匪占山,更确凿可信,大前年一位放羊的老汉在山洞里捡到过一根金条,是土匪遗留下的。
五、搜粮洞
闫主任说这附近有一个山洞,200多米深,叫搜粮洞,准确地说应该叫国家储备库,传说纣王曾在里面藏过粮食。后来成为历代土匪的巢穴,解放前为避祸,附近村民也在里面躲藏过。闫主任问大家钻不钻?为什么不?大伙儿异口同声。可当我们真要钻洞时,闫主任却怎么也找不着洞口。最后只有兵分几路,漫山遍野地找,拉网式搜查,纵到底,横到边,不留死角。企盼着“梦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洞口却在灯火阑珊处”,但奇迹终究没有出现,见时候不早,闫主任说收队吧,以后有机会再说。多少有点遗憾。
六、野炊地谷岭
我们去时带着方便面,本来准备在奶奶庙野炊,但看到没水,便临时改为地谷岭。地谷岭距老寨七八里,好在归途总是快的,半个小时就赶到了。不巧的是,正是农忙季节,又过了午饭时辰,主人忙着犁地,说你们吃啥看着做吧。这难不倒我们,我烧起地锅,纪翔和之珩去摘白菜、挖红薯,保发老兄掌勺,煮红薯、下面条、糊好面、烹葱花一气呵成,滴水不漏,厨艺功底十分扎实,足见平日是一模范丈夫。大伙儿看到汤面不挡饥,说要有白馒头就好了,结果篮子里真有,真是想啥有啥。每人掰半个就汤啃起来,到底是山里的馒头好吃,个儿大,味儿正,甜干干,瓷石石的,一定是用渣头发酵的,没使漂白粉和膨化剂,大伙儿越品越有味儿,每人又吃了半个,很快,一大锅饭见底了,半篮子馍也空了。主人回来歇晌了,问吃饱了没有。我们说,撑得都不能走路了,这样吧,你看每人留下20块钱够不够?要啥钱,都是老乡,谁还不出门?再三推让,主人仍不要。
途中小憩
 
我们又步行十几里到扶贫路,搭1路公交车回城。
(2011年5月2日晚上09:26:05秒于朝歌凤凰宅)



《朝歌文坛》淇园笔会    由《淇县之窗---淇县热线》主办        栏目主持人: 朱莉娅   策划设计:老农
            电话 0392-7226249    电子邮箱: hnjulia@126.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      

豫ICP备05000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