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歌文坛《淇园笔会》
 
个人文集 - 杜永沛 - 把年放在天枰上
把年放在天枰上
作者:杜永沛  加入时间:2008-2-23 22:52:38
                                        把年放在天枰上
 
                                              慌  年
         其实,年所展示的美好的一面是属于孩子的,比如欢乐、新奇、幸福等,所以家乡有一说,老人盼五月,孩子盼年节。
         一吃腊八粥,孩子就慌了。一睁眵目糊眼就问父母兄姊,啥时候过年呀。问稠了,被问的人就烦,没好声气地回答,瞎问个啥吆,过年那天过年。
          孩子是很物质的。过年,有压岁钱挣;有新衣、新鞋穿,有新帽戴;有鞭炮放,有核桃耍,有糖果点心吃,有大白蒸馍、花糕、饺子、肉菜吃——这些解馋的东西,只有年节才有。在孩子们眼里,年节极具诱惑力,她的每一个细节都充满童话般的魅力。孩子不盼她盼谁,不慌她慌啥。
          对孩子们来说,时间过得最慢的要数腊月。太阳慢悠悠地起,慢悠悠地落,日子走得比老牛车还慢。搬着指头数一数,年节还藏在许多天的身后。盼急了,就耍小孩脾气,咋呼年节为啥还不来哩!
           有的孩子野,等不到年节,就吃藏在柜里的年货,吃备下的供品,放年节才能放的火鞭。父母逮着了,少不了屁股上挨一顿揍。新衣服做好了,母亲让孩子试一试是不是合身,谁知往身上一穿,就甭想再脱下来,吆喝、训斥、甚至打骂都不管用。
           除夕,放了炮,吃了饺子,孩子兴奋得满街、满院、满屋跑,到深夜还不睡。
           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鞭炮响起来了,饺子煮熟了,慌年的孩子却钻在被卧里酣睡,任父母怎么喊都喊不醒。从腊八慌到除夕,慌了那么长时间,他们慌累了。
               
                                                        忙 年
          平常的日子过得简单、糊弄,过年可不比平常,要严格按照老祖宗定的规矩来,过得年像年,节像节才是。
          既然不逾规矩,要把年节过得像模像样,那就得忙。
         一踏进腊月的门槛,父母大人忙得像三月里搭巢布繁的燕子,脚不挨地。
         男人主外。要想方设法挣得来钱,让年过得去,过得乐,过得光鲜排场。要让女人孩子有新衣服穿,有花戴,有炮放,有肉吃,有饺子吃。所以,男人要做点小生意,卖点小东西,或者打点零活。要东奔西走,讨陈年老帐。有讨帐的,就得有还帐的,当然还有赖帐的,躲帐的。男人要赶集上店买年货。男人还要做掏力活、脏活、累活。比如,扫老屋,打扫院子,出猪圈、牲口棚里的粪,掏厕所;杀猪杀鸡宰羊,发面、和面蒸花糕、大馍,蒸皮渣;担水,和煤,劈柴,烧锅;上坟添墓,请老祖回家过年。
          女人主内。洗衣服,拆被褥,刷油腻腻、黑糊糊的炊具。要跑到县城扯布匹,起早贪黑给一家大小老少赶做过年的衣服,要替鞋样、纳鞋底、绱鞋帮,给全家做新鞋。要拣麦子、淘麦子,磨蒸馍用的好面,要碾谷舂米。要剁肉馅,煮肉块,摆供品,包饺子。要糊窗户,贴窗花,准备走亲戚的礼品……
         男人女人忙得灰头土脸,身疲心累。在街上见了面,人们招呼,忙得咋样了?八字没一撇呢。没天了。可不是!
         我从孩子成为人夫人父,角色易位,有一个单纯享受年节幸福美好的孩子,成为像父母一样为过年奔走忙碌的人,深刻体会到了过年之忙之累。心里永远不塌实,永远感觉准备不周,永远觉得过年的东西不够用,所以,一趟趟颠着腿兔子似的跑集市。夜不成寐,睁眼闭眼都想过年的事。
         人为过年忙昏了头。
         喘口气,回望为年忙碌的日子,那日子像一本被水泡湿的书,粘在一起,分不清页码。又很像暮色里的人影,分辨不清鼻子嘴巴眼睛,只是一个模糊的轮廓。
          总算听到一声清脆响亮的炮响,是新年的炮声。
          炮竹声中,我挤出一滴热辣辣的眼泪。为阶段性忙碌了结而落泪;为过去的一年失去的、得到的、快乐的、忧伤的、成功的、失败的所有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而落泪;为我站到了新年的身边、内心充满憧憬而落泪。
 
                                                     拜     年
 
          过年节离不了拜年。拜年,家乡称为“磕头”。磕头的程序是伏下身子,将双膝跪地,双手着地,头低近地,屁股朝天,边磕边通报给某某磕。我以为,在全世界所有的礼仪中,磕头应该算得上动作幅度最大、最虔诚、最庄重的了。
          大年初一五更起来,煮熟水饺,放了鞭炮,就要行磕头礼了。当门桌上供奉着、天地七十二位全神、已故先人的牌位,燃红蜡烛、柏香。桌前的地面上抻着席垫。先给天地爷磕,再给已故先人磕。神三鬼四。给天地磕三个,给先人磕四个。然后给爷爷奶奶、父母磕。同辈一般不磕,除非年龄间隔大。磕完头吃饺子。吃过饺子,就上街给街坊磕。
          给街坊磕头,年纪轻的父母领孩子去。父母如果有了年纪,就把这活交给了孩子。一般是兄长领头,小弟弟随尾巴。出门磕头前,父母要给孩子们很详细地交代到谁家磕头,不到谁家磕头。磕头分必去型,比如近门本家长辈。回报型,比如,外姓某某,给咱家磕头,咱要给他家磕。尊敬感激型,某某德高望重,某某帮过咱家的忙,某某抬举咱……示好化解矛盾型,咱家和某某家有点不对劲,借过年,给他家磕个头,把疙瘩解开。不建交型,某某是干部,咱不巴结他;某某看不起咱,咱不去他家;某某德行差,不给他磕。当然,也有的人没那么多条条,走街转巷,遍地开花,辈分比自己大的,一家不落地磕,从五更嗑到傍晚。
          给街坊磕头无须拿礼,给亲戚朋友就不同了,既要磕头,还要拿礼。礼的多少轻重视关系的远近疏密而定。礼品的数量用“盒”表示。远亲戚用小篮,放点挂面,饼干,枣花之类的东西,规格是六个盒,或八个盒。实近亲戚用大巴斗篮盛礼品,规格是十二个盒,甚至十六个、十八个盒。不管盒多少,一律兴双不兴单。篮子上蒙条花毛巾,或步行,或坐平车,或赶牲口车,串亲戚的队伍浩浩荡荡开向外村的姥爷姥娘家、姑姑舅舅家。这是从前的事,现在的礼品都是箱,不用篮子装,数量再也不说盒。有钱的开汽车、摩托车,大箱小筐载礼品。没钱的骑自行车、三轮车,带一件方便面、一盒饼干就把亲戚串了,头磕了。
           头长在自己的脖子上,却不是随便磕的。要磕出个规矩,磕出个敬畏,磕出个感恩,磕出个亲近友好,磕出个人格原则。




《朝歌文坛》淇园笔会    由《淇县之窗---淇县热线》主办        栏目主持人: 朱莉娅   策划设计:老农
            电话 0392-7226249    电子邮箱: hnjulia@126.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豫ICP备05000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