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歌文坛《淇园笔会》
 
个人文集 - 余慧峰 - 代步工具的变迁
代步工具的变迁
作者:余慧峰  加入时间:2008-12-4 8:56:02

  

  小时的印象中,姥姥家远极了,我家在淇河之尾,她家在太行脚下,一个东南,一个西北,相隔三十余里,每每要去的时候,全家人都挺犯愁。还好,生产队里喂有很多牲口,于是,每每走亲串友之时,父亲就会早早地和队里协商借好牲口,让它早餐战饭之后,套个板车,做为全家人代步的工具。马车的车速虽然不快,但全家人拢在一起,说说笑笑,颠颠簸簸,呼吸着田间清新的空气,聆听着小鸟飞虫的鸣叫,一路叮铛,迤逦西行,倒也惬意。最欢喜的是,穿过京广铁路之时,因为车速缓慢,运气好的话,可以看到好几辆南来北往的火车冒着烟、拉着笛,咣咣铛铛地飞速驶过。这样的走亲历程,虽然早晨八点出发,傍晌午才能到达,但不愠不火,悠闲自在,我们也因而自我满足着。可惜的是,有次父亲牲口借的迟了,健壮有力、老实听话的都给派出去了,只剩下头刚刚驯服的枣红马,没办法,父亲硬着头皮,套着它拉上了车,一路小心,危险还是发生了,不知怎的,马惊了,怎么也喝不住,疯似地狂奔,翻在了满是石头的路边,母亲头上磕了个大窟窿,血流不止,全家人很是手忙脚乱了一番,到现在,母亲的头有时还隐隐作痛。
  稍大一点儿的时候,乡亲们的口袋日渐宽裕,乡间小道上,不时会传来自行车清脆的铃声和铮亮的车条发出的耀眼光芒。父亲咬了咬牙,用他微薄的工资和坷垃地里刨来的钱,买了辆飞鸽牌自行车,引来了左邻右舍的艳羡,也成为全家的宝贝,整天擦拭不停,不舍征用。每年它最大的用武之地,就是载着我们去姥姥家走亲戚。但我们家五口人,加上装着礼物的大篮子,一辆车远远不够,于是,就东家西家地陪着笑脸,说些好话,再借一辆。这样,爸爸骑一辆,前面坐我,后面带姐姐;母亲骑一辆,前面坐弟弟,后面带篮子,因为前后都有障碍,上下车腿脚麻利才行,一不小心,就会弄个人仰马翻。父亲的右腿不够灵便,他往往是先跨上去,一脚蹬地,一脚踩车,等我们前后坐稳后,猛一蹬地,直接成行,下车的时候,也是一脚先着地,让我们都下去后,才翘腿下车,省去了上来下去的麻烦。自行车虽不是很快,但也大大缩短了我们串亲戚的行程,原来一晌的时间现在一个多钟头即可,只是骑得久了,骑车的有点疲惫,坐车的脚会发麻,中间得下车走上几步调节一下。
  自行车陪伴的日子有点漫长,到我参加工作时,家里已拥有了飞鸽、永久、凤凰三辆自行车。而此时村里那些先富起来的人家已率先买来了我们称之为屁股后一溜烟的“摩托车”。最先见到的是那种蓝色的金城,这家伙快极了,一眨眼的功夫就消失不见,省去了紧赶慢赶、满头大汗的辛苦。大概是我参加工作三年之后,2001年左右,弟弟也参加工作了,家里的入大于了支,攒了一段时间后,我们家相继有了两辆摩托车,再串亲戚的时候,就方便多了,不用早起,不用急行,三、四十分钟就到了,姥姥家再也不是那么遥远了!摩托车拉近了我家与姥姥家的距离,刚才还在这儿,一会儿可能就到了那儿,但刮风下雨、天寒地冻之时,它的劣势也甚为明显,往往会弄得灰头土脸、狼狈不堪。社会的进步,永远不会停止,生活的变化,有时会快得出奇。没多久,我们就不再为这些事担忧了,公共汽车弥补了这样那样的不足,石奶庙、张口、大李庄、枣园通往县城的车就从我们村边通过,到了县城,1路公交直达姥姥家门口,方便之极。姥姥总会掐着时间,听着汽车的喇叭声,拄着拐杖、颤着小脚,面带微笑地站在门口迎接我们。
  公交坐得多了,也觉着麻烦,每年串亲戚的时段过于集中,坐的人太多,挤得有点难受。闲暇之余,全家人聚在一块儿,畅想着有朝一日买辆家庭轿车,自由驾驭、自由出行,我想,这也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事儿,这不,有的朋友已经捷足先登了!





《朝歌文坛》淇园笔会    由《淇县之窗---淇县热线》主办        栏目主持人: 朱莉娅   策划设计:老农
            电话 0392-7226249    电子邮箱: hnjulia@126.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豫ICP备05000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