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解】 
						      登亭赏景,借景抒情,有点暂求排遣解脱的味儿。亭上四顾,
						淇水般地水波碧绿,群木垂荫,秋日的绿竹更显青翠清幽,傍晚的河面上白萍开满小花。这清秀美景从早到晚始终如一。松涛声声最宜醒酒,泉水澄澈更便烹茶。其他政务都让部下去处理吧,
						我不妨尽情欣赏这像淇水畔那样的美景。由此诗可见淇水的清纯澄澈、淇竹的猗猗美姿在历史上的名气。 
						
						
						【注释】 
						
						      清燕亭:应为北宋时建筑在某水旁的一座亭子,暂无考证资料。 
						
						      首句:水波澄澈,群木垂荫。波澄,水静而清。荫,yìn,树阴。 
						
						      永日:从早到晩,整天。 
						
						      淇
						清华:指景物像淇水般地清秀美丽。淇,淇水,今称淇河。这里的“淇”应是作形容词用的。 
						
						      碧筱:xiǎo,碧玉般的竹子。筱,xiǎo,
						小竹、箭竹。 
						
						      
						
						白苹:亦作“白萍”,水中浮草。 
						
						      工:善于,长于。 
						
						      便茶:适于来
						烹茶。 
						
						      外事:朝廷政事。与宫内之事相对。 
						
						      丞掾:chéngyuàn,属官(部下、属下)的泛称。 
						
						
						【作者简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人,世称涑水先生。仁宗宝元元年(1038)进士,做地方官十数年,后调任知制诰,天章阁待制,谏议大夫,龙图阁直学士。神宗(1067~1085在位)时,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贬任地方官。哲宗时,主持国政。
						卒后,赠谥温国公,谥号文正。司马光著述颇丰,有文集80卷。最有学术价值是他主编的《资治通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