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解】      节选部分为全诗46句中的前12句。该诗格调苍凉,此12句似
						是对年老色衰的女子的哀怜。她们无限眷恋过去曾经春风得意,花枝招展,与达官贵人来往于“鳷鹊”“望仙”楼寻欢作乐的时日,更眷恋那犹如《诗经》中所写的类于“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的往事。这又是一首南朝艳诗。 【注释】      八咏诗:南朝齐沈约在浙江金华任东阳郡太守时,为方便与文人登楼赋诗,建元畅楼(在今浙江金华市,也称“玄畅楼”、“八咏楼”),并作《登台望秋月》、《会圃临东风》、《岁暮愍衰草》、《霜来悲落桐》、《夕行闻夜鹤》、《晨征听晓鸿》、《解佩去朝市》、《被褐守山东》等诗八首,称“八咏诗”。亦省称“八咏”。此诗为“八咏”之三。         愍:mǐn,哀怜,怜悯。       寒荄:寒冷中的草根。荄,gāi,草根。      兮:xī,啊,古代诗辞赋中的助词。        佩实:结着果实。        氛氲:fēnyūn,云气弥漫。       鳷鹊:zhīquè,鸟名。此指“鳷鹊楼”。汉甘泉宫有鳷鹊楼,汉武帝时所建,在陕西淳化县西北的甘泉山上。唐·李颀《送康洽入京进乐府歌》:“新诗乐府唱堪愁,御妓应传鳷鹊楼。”南朝吴均诗:“日映昆明水,春生鳷鹊楼。”        望仙:古楼阁名。       末二句:送归时眷念思慕曾泣别于"淇水",佳宾长期逗留怀念幽会时的"上宫"。《诗经·鄘风·桑中》有“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写男女幽会
						及送别的诗句。顾慕,眷念思慕。淹留,滞留,长期逗留。上宫
						,淇河边之地名。《诗经·桑中》之后“桑中”“上宫”“淇上”均成为与情爱之地或男女幽会、送别的代名词。 【作者简介】 
						     沈约(441—513),南朝文学家。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武康镇)人。自幼家境贫寒,学习刻苦、博览广泛,识见卓群。历仕宋、齐、梁三朝。官至尚书令。谥号“隐”。他与谢朓等人开创了“永明体”。著有《宋书》、《四声谱》等。 
						 附原诗: 
						
						八咏诗之岁暮愍衰草 
						
							
								
									
										
											
												愍衰草。衰草无容色。 
												憔悴荒径中。寒荄不可识。 
												昔时兮春日。昔日兮春风。 
												含华兮佩实。垂绿兮散红。 
												氛氲鳷鹊右。照耀望仙东。 
												送归顾慕泣淇水。嘉客淹留怀上宫。 
												岩陬兮海岸。冰多兮霰积。 
												烂熳兮客根。攒幽兮寓隙。 
												布绵密于寒皋。吐纤疏于危石。 
												既惆怅于君子。倍伤心于行役。 
												露缟枝于初旦。霜红天于始夕。 
												雕芳卉之九衢。霣灵茅之三脊。 
												风急崤道难。秋至客衣单。 
												既伤檐下菊。复悲池上兰。 
												飘落逐风尽。方知岁早寒。 
												流萤暗明烛。雁声断才续。 
												萎绝长信宫。芜秽丹墀曲。 
												霜夺茎上紫。风销叶中绿。 
												山变兮青薇。水折兮黄苇。 
												秋鸿兮疏引。寒鸟兮聚飞。 
												径荒寒草合。桐长旧岩围。 
												园庭渐芜没。霜露日沾衣。 
												愿逐晨征鸟。薄暮共西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