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解】 
						      
						本诗写于清雍正十二年(1734)卫辉官署之中。作者于暮春出都,因初食新笋,有感而发。据《诗经·淇奥》“瞻彼淇奧,绿竹猗猗”句,可知淇水之滨本淇园所在地,可现在却“欲见一竿难”。也就是说,竹笋在卫辉本应是寻常之物,可“新笋”却难觅。作者由此写出了古今巨变,饱含沧桑之感。同时,也勾起了作者对江南故乡的思念。  
						【注释】 
      淇澳:淇水弯曲处。《诗·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毛传:“奥,隈也。” 
      “闻道”二句:听说过百泉湖之畔,绿竹万竿阴冷森森。森然,茂密貌;箇,gè,竹枚也,一枚谓之一箇也。 
      官厨:官府里的厨师。 
						      
						异味:不寻常的鲜美,难得的好吃的东西。 
						      
						朝盘:朝廷中使用的盘子。 
						      
						僧房:僧人居住的房舍。 
						
						【作者简介】   
						      
						钱澄之(1612—1693),字饮光,初名秉镫,字幼光,后号田间,桐城(今安徽桐城)人。自小随父读书,十一岁能写文章,崇祯时中秀才。与夏允彝、陈子龙等友善。慷慨正论,与乡人不合。甲申之变,南京拥立福王,乡人得志,刊章捕之,亡走闽粤。南明桂王称帝,授庶吉士,官至编修,知制诰。清军攻占桂林,他一度削发为僧,名西顽。后归故里,杜门耕读,自号田间老人。他曾向黄道周学易经,通经学。其诗学白居易、陆游,诗风平淡。不少作品反映自己的躬耕生活和农民疾苦,揭露清朝官吏的野蛮残暴,亦有部分作品流露眷怀明王朝的情感。王夫之推崇他“诗体整健”。有《田间诗学》、《所知录》、《田间诗集文集》、《藏山阁诗存文存》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