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淇河是一条有着悠久历史的河流,她发源于山西省陵川县棋子山,流经辉县市、林州市、鹤壁市、淇县,在浚县淇门入卫河,全长161公里。鹤壁市境内是淇河最秀丽的河段。 
			 
			
			
			这是一条难得的未受污染的河,至今河水清澈甘冽,河底可见红砂卵石,水面可见水草浮萍。春秋两季,你站在那高高的护河大堤上望去,宽阔的水面静静南流,碧波荡漾,绿柳依依,水中的鱼儿成群游过。捕鱼的小鹰船顺流而下,捕鱼人手持长篙,肩扛鱼鹰,口中喊着“呕呕呕呕”,像梆子戏中的叫板,你会感受到一种厚重的历史与透明的现实交织在一起的深邃而幽婉的诗韵。 
			
			
			这就是淇河,她远远比不上长江的雄伟,比不上黄河的气势,在我国辽阔疆土的版图上,她只是细细的短短的一条蓝线。然而,淇河却在我国古代文化史上占着重要的位置,她的高岸上沉睡着文化,躯干里流动着文化,是一条史河、诗河、文化河。 
			
			7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已在淇水流域繁衍生息。淇河中下游仅七八十公里长的左右岸,就有新石器时期至东周的古文化遗址65处。汉魏以后的古遗存、古石窟、古墓葬,更是数不胜数,土岸上裸露的典型古陶、铁残片俯拾皆是。紧靠淇河西岸的花窝遗址,经碳素测定,距今已有7130年,花窝遗址东南的石河岸遗址,是一处距今6000多年的仰韶文化遗址。与两遗址隔河相望的大赉店文化遗址及顺河向上不远处的辛村文化遗址,于1932年发掘时,曾轰动国内外考古界。这里出土的大量文物,被国民党南京政府于解放前夕运往台湾,1960年,隐这些珍贵文物运到美国展出,文化部发表抗议声明,郭沫若、沈雁冰等540名文化界知名人士,联合发表抗议书,在国际文化界掀起轩然大波。 
			
			
			淇河,是一条产诗出歌的河。自古以来,她倍受文人学士、骚人墨客的青睐,历代游淇诗文非常多,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采自淇河一带的诗歌有39篇之多,直接咏及淇河的6篇。古代规模最大的诗集《全唐诗》中有咏淇诗歌31首。2004年,鹤壁市政协专门搜集从先秦到明清的咏淇诗歌,出版了《淇河古诗三百首》。 
			
			
			淇河在《诗经》中,是那么的清丽秀美,如同年已及笄的少女那样可爱。读着许穆夫人的《竹竿》诗,谁能不蜜意荡漾,生出无限的缱绻,热切的向往: 
			
			藋藋竹竿,  
			(竹竿呀,长又长) 
			
			以钓于淇。  
			(钓鱼在那淇水上) 
			
			岂不尔思?  
			(难道我会不思乡) 
			
			远莫致之。  
			(路远无法归故乡) 
			
			泉源在左,  
			(泉源汩汩从左出) 
			
			淇水在右。  
			(淇河荡荡流右边) 
			
			女子有行,  
			(姑娘长大要出嫁) 
			
			远兄弟父母。 
			(父母兄弟离得远) 
			
			淇水在右,  
			(淇河荡荡右边流) 
			
			泉源在左。  
			(泉源汩汩出左边) 
			
			巧笑之瑳,  
			(嫣然一笑露皓齿) 
			
			佩玉之傩。  
			(身佩美玉胜天仙) 
			
			淇水悠悠,  
			(淇河悠悠日夜流) 
			
			桧楫松舟。  
			(桧木桨儿松木舟) 
			
			驾言出游,  
			(骑着马儿四处游) 
			
			以写我忧。  
			(借以消遣解乡愁) 
			
			
			美景总是与爱情联在一起,淇河自古便是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好地方。请看《桑中》的描写: 
			
			爰采唐矣?    
			(向哪儿摘蒙菜呢) 
			
			沬之乡矣。    
			(去到沬邑的乡下) 
			
			云谁之思?    
			(我心里呀把谁想) 
			
			美孟姜矣。    
			(美丽的孟姜姑娘) 
			
			期我乎桑中,  
			(约我桑林中) 
			
			要我乎上宫,  
			(邀我到上宫) 
			
			送我乎淇之上矣。(还到淇河把我送) 
			
			再看《泉水》,写尽了对淇河的无尽思念: 
			
			毖彼泉水,  
			(泉水奔腾流不息) 
			
			亦流于淇。  
			(流到卫国的淇河里) 
			
			有怀于卫,  
			(我怀念着那卫国) 
			
			靡日不思,  
			(没有一天不惦记) 
			
			
			而在《氓》这首诗中,将一个遭人遗弃的女子的百结柔肠,述与那清澈的淇水来评说: 
			
			淇水汤汤, 
			(淇水流得汪洋洋) 
			
			渐车帷裳。 
			(浸湿我的车帷幛) 
			
			女也不爽, 
			(我这人呀没过错) 
			
			士而其行。 
			 (你那行为不象样) 
			
			
			淇河的形象在当时人们心目中是那样的显赫和尊贵,所以,有的诗本来不是描写淇河,却也要顺手提起她作为“比兴”。比如《有孤》写一位多情的女子,为她的情人牵肠挂肚,就是用这样的手法,借助淇水桥头(在彼淇梁)、渡口(在彼淇厉)、河岸(在彼淇侧)来做起兴: 
			
			有孤绥绥,  
			(有只狐狸找配偶) 
			
			在彼淇梁,  
			(在那淇水桥上走) 
			
			心之忧矣!  
			(我的心里真忧愁) 
			
			之子无裳。  
			(那人衣裳也没有) 
			
			
			在《淇奥》中,人们更是以淇水岸边的绿竹,来赞美有道明君的文采品德,写足了“君子”的庄严、大方、轩昂、堂皇,像角牙、宝珠、金锡、璧玉一样,也写尽了淇河风光的旖旎,绿竹的婀婀娜娜、青青壮壮、密密排排: 
			
			瞻彼淇奥,  
			(看那淇河的湾湾) 
			
			绿竹猗猗。  
			(绿竹儿婀婀娜娜) 
			
			有匪君子,  
			(美君子文采风流) 
			
			如切如磋,  
			(像角牙细切细磋) 
			
			如琢如磨。  
			(像宝玉精雕精磨) 
			
			
			古人云:“夫古诗三千,孔子仅存其十之一,可谓严矣。”当初孔子编修《诗经》,从采集来的数千首诗歌中,爬罗剔抉,刮垢磨光,只挑三百零五首入选,可谓慎而又严,其中“国风”的筛选比例恐怕更大。即此,仍有这么多淇水诗入选,可见当时这类诗歌的数量之多,影响之远。 
			
			
			唐代,咏颂淇河的诗文再次大批涌现。欣赏《全唐诗》中的游淇诗,可知淇河在唐代的影响波及潼关内外,大江南北,成为远近驰名的胜地。我们看看咏淇诗作者中的这些名字:骆宾王、宋之问、陈子昂、王维、沈佺期、高适、岑参、沈颂、柳宗元、李嘉佑、胡曾、崔国辅,单从这些脍炙人口的名字,从这些诗人在文学史中位置的显赫,便可知淇水在唐代文化人心目中的地位。 
			
			
			在唐代咏淇诗中,不乏对其景色的描写,如岑参“悬楼压青岸,戴胜鸣花枝”,(《敬酬杜华淇上见赠兼呈熊曜》);高适的“竹村夹流水,孤城对远山”(《自淇涉黄河途中作》之四),“季冬忆淇上,落日归山樊。旧宅带流水,平田临古村”(酬卫八雪中见寄)。然而,更多的则借淇河抒发闲适的心境和仕途不遇的淡淡的忧愁,如王维的“屏居淇水上,东野旷天山,牧童望村去,猎犬随人还”(《淇上即事田园》);宋之问的“情人去何处?”“淇水日悠悠”;沈颂的“卫风喻艳宜春色,淇水清冷增春愁”(《春旦歌》);高适的“淇水徒自流,浮云不堪托”(《淇上酬薛三据兼郭少府微》)“庭鸭春多雨,邻鸣知暮天”(《淇上别业》)。 
			
			
			另外有些诗,已不是对淇河具体景物的描写,如崔国辅的“淇上桑叶青,青楼含白日,此时遥望君,车马城中出”(《马艳词》),它仅仅是诗人借助名水名城为比托,倾泄自己的情感。 
			
			
			宋代邵雍,王十朋,元代王恽,明代刘基、于谦、李东阳等名家,也都留有诗篇。唐代以前的咏淇诗,多歌颂山水景物,将山光水色,风物人情,描写得旖旎壮丽。宋代以后,则多咏赞历史人物,借咏史而抒怀。 
			
			
			淇河千百年来最能触发诗人的感兴,当然也哺育了自己的诗人文宗。现存的我国第一首文人诗的作者箕子,我国第一个爱国女诗人许穆夫人,十五岁便以《明堂赋》轰动洛阳的隋代文人李昶,李商隐的至交诗友,在《全唐诗》中独设一卷的崔珏,等等,都是喝淇河水长大的或曾在淇河边供职。 
			
			
			我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都描述到淇河。如《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中,贾政与宝玉及一帮文人为大观园的一处院落题匾额,曾建议用“淇水遗风”。 
			
			
			《三国演义》第三十二回“夺冀州袁绍争锋,决漳河许攸献计”中写道:曹操下令“遏淇水入白沟,以通粮道,然后进兵”。 
			
			
			《西游记》第六十五回“荆棘岭悟能努力,木仙庵三藏谈诗”中有诗:“淇奥园中乐圣王,渭川千亩任分扬”。 
			
			
			最近,学术界研究考证发现,我国辉煌的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是作者罗贯中化名许贯忠,潜心隐居淇河岸边的许家沟而写成的,因而《水浒传》中有多处对淇河以及淇河沿岸场景的描写。 
			
			
			中国文化名河淇河,秀景宜人,景点密布:鸡冠山雄姿,双塔寺嵯峨,白龙庙瀑布,许家沟温泉,青岩绝平湖,华夏第一园林淇园遗址,花窝遗址,纣王墓滩声,玉皇阁桃花,护河堤柳烟。著名的殷纣王剖心而死的比干庙,文王拘而演《周易》的羑里城,我国第一所古军校遗址云梦山,天然太极图青岩绝,以北方最大的大石佛著称的大伾山,药王孙思邈隐居的五岩山,也均在淇河左右不远,是假日远足的绝好去处。 
			
			
			进入二十一世纪,鹤壁市倾力打造淇河旅游文化,斥巨资在淇滨新区沿淇河开发了“一河五园”,不含水面总占地2394亩,一排溜有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植物园、淇水诗苑、滨河乐园。其中淇水诗苑内分体现诗与情的“先秦篇”、体现诗与乐的“秦汉篇”、体现诗与茶的“唐宋篇”、体现诗与君子的“明清篇”、体现诗与书画的“现代篇”,含九曲竹蹊、一壶映月、瞻竹轩、诗韵舞台、咏诗台、游人诗庭、诗歌长廊等34个景点,围绕《诗经》等历代淇河诗篇,将古典与时代相结合、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结合,使人们感受到淇河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淇河,我们民族古老的诗河、史河、文化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