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做、念、打,是戏曲的特性。场景的虚拟性和表意性是戏曲编创时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为了最大限度地为演员提供舞台表演空间,《许穆夫人》六场戏的场景安排,全部避开室内,摒弃“一桌两椅”和“宫殿相府”传统场景。六场戏的表演场景分别是:朝歌鹤苑、淇水岸边、摘星台下、许国宫苑、朝歌鹤苑(景同第一场)和卫国边陲。 
  
 
情节是一部戏的基本构成要件,是人物塑造的载体。在《许穆夫人》的情节设置方面,我们始终围绕观众的“期待性”进行思考,要让现代观众坐得住、看得进、有共鸣。这是编创的难点。 
 
为追寻这一目标,我们有意识地让情节“艺术跨界”。剧中,前后设置了5个段落的舞蹈(包括北狄少数民族舞蹈),还融入了多人魔术表演。 
   
剧中呈现的情节,既要符合“史实”,又要体现个性,二者结合,方显完美。许穆夫人的历史故事,以及她所牵涉的时代和人物关系,是不容篡改的。我们按照“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在细节上下足功夫,反复雕琢。略举如下: 
卫懿公玩物丧志、好鹤亡国,这是史实。在细节设置上,我们把卫懿公好鹤的行为进行适度夸张,把性格放大,为后面的“亡国”张目。本剧一开场,就围绕鹤的故事来展开,建鹤苑、献鹤舞、拜鹤爵,卫懿公大兴土木,兴师动众,通过一个小人物——鹤总管,从侧面予以充分展示,塑造了卫懿公爱鹤成癖的人物个性。 
 
公主嫁许,是一个历史事件,但她为什么没有选择嫁给近邻强齐、而嫁给偏远弹丸的许国呢?这在不同体裁、不同剧本中有着不同的情节表达。有简单情节处理的,说卫懿公昏君一个,妒妹才华,威逼公主嫁给许国穆公;有正面叙述、据理力争的:公主把个人安危与国家命运相联系,叙说嫁齐的必要性。因卫国弱小,一旦遭遇不测,齐国可出手相帮,力保卫国无恙;有写以贿求婚的。说许国为娶公主,不惜重金贿赂,卫懿公见财眼开,抛妹嫁许;有写卫国奸臣对公主婚嫁使阴招的,百般教唆卫懿公,使坏把公主嫁给了许国。还有一个电影剧本,写得更荒诞,说许穆公求婚住在卫国京师朝歌,瞅机会与卫懿公接近,一连多日,天天与卫懿公在酒宴上推杯换盏,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卫懿公喝得天昏地暗,不辨东西,糊里糊涂把爱妹嫁给了许穆公。 
  
 
我们在构思这一情节时,首先从当时的背景和公主与卫懿公的关系考虑。公主与卫懿公并非同胞兄妹,而公主的亲哥哥辟疆尚游学在外,他是求学而游?还是被逼离国?史书没有记载。我们为此设计了这样两个人物,一个是曾哺育公主长大的婶娘,就是卫懿公的生母;另一个是在婚嫁问题上起关键作用的占卜巫师。婶娘待公主视如已生,百般呵护。眼看公主大婚在即,在嫁齐嫁许的事情上,婶娘从内心愿意让公主嫁给近齐的。但当朝臣渠孔不怀好意地告诫婶娘,公主胞兄辟疆游学他国,一旦志满回国,加之才华横溢的公主嫁在身边的齐国,他日恐遭不测。嫡亲庶出,孰重孰轻,婶娘是能够掂量出来的。渠孔使出伎俩,借占卜大师爻卦,把公主“请”离卫国,嫁给了许国。 
 
以择婚为情节贯穿一场戏,巫师卜婚,婶娘与公主的母女情感纠葛,几番曲折,摇曳多姿,确实是非常出彩的一场好戏。但初稿完成后,专家提出置疑。一则有违戏曲的基本原则“一人一事一线到底”,围绕择婚事件,牵涉的事件太复杂;明处是谈婚论嫁,暗处又引发出宫庭斗争,使简单的事件变得异常复杂;二则本场出现的这些人物,前后缺少贯穿,呼之而来,挥之而去,不合规范;三则婶娘与公主的情感,描述多了,戏会走偏,戏份少了,没有味道。几经权衡后,我们毅然舍弃了这样的情节安排,另寻他路。 
 
调整的方向,仍围绕、放大卫懿公宠鹤这个历史事件。改后的公主嫁许情节变成了这样:齐国公子无亏赴卫国京城朝歌求婚,逗留期间到淇水游赏,恰遇公主踏春,二人相互倾慕执手。一天,鹤苑小混混抬着禽鹤小轿在朝歌街头炫耀,因草民避让不及,受辱被打,齐国公子无亏撞见,他对堂堂礼仪之国发生这样的禽重人轻的怪事容忍不下,勇于出手,替民出气,不想惹恼了卫国君主卫懿公,公主婚事就此生变…… 
 
《载驰》一诗,载于《诗经》,是许穆夫人得知故国蒙难、单车救卫途中写的一首名篇。但许穆夫人是如何离开许国,回故国救难?这个细节是塑造人物、铺陈情节最容易发力的地方。我们首先从亲情的角度来着手,为许穆夫人设置了一个母子离别的场景,许穆夫人抱着自己的爱子,交于乳娘、母子离别的刹时,百感交集。这段戏是这样的: 
(内婴儿哭,乳娘抱婴儿上) 
        (白)我的儿,儿啊——(接过。唱) 
         出征前我把姣儿抱, 
         此时娘百感交集心似火烧。 
         娘本该,形影不离将儿呵护, 
         姣儿你不知道,娘不出征(可是)战火难消(儿哭) 
         儿呀儿呀儿, 
         娘的好宝宝, 
         儿的哭声声声唤娘你娘我知道, 
         姣姣儿怕离开娘亲的怀抱; 
         儿呀儿呀儿, 
         你年幼不知道, 
         姥姥家乡娘的母国正在受煎熬。 
         朝歌变啥样, 
         娘要去瞧瞧(啊), 
         祖坟是否践踏? 
         大地可有青苗?  
         村村有无炊烟? 
         乡亲可有柴烧? 
         儿呀乖乖儿, 
         娘要去瞧瞧—— 
         清清的淇河里鱼儿有多少?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是否还戏闹? 
         凤凰台是不是长满野草, 
         緾丝鸭群是不是还蹒跚逍遥?  
         儿时景儿时情如今可安好? 
         遭蹂躏啥模样瞧瞧才知道。           
         乳娘—— 
         小姣儿托付给您细心关照, 
         平狼烟娸姬我早早回朝。  
         姣儿你在襁褓别哭别闹, 
         待娘回再为儿诵诗弹琴唱歌谣。  
演员发挥得好,应该是一折出彩的情节。但在此后的剧本修改过程中,出于戏曲主题、人物走向的考虑,把这段戏还是忍疼切掉了。  
还有一个情节,就是许穆夫人听说兄长卫懿公身陷敌阵,被乱刀剁成了肉泥……虽然当年卫懿公相逼,致使公主与齐国公子婚事化为泡影,但故国狼烟滚滚,兄长遭狄杀戮,此时此景,公主难掩悲痛: 
       姬赤哥你下场如此凄凉, 
       一霎时气恨全消满腹悲伤。 
       想当年你也曾立下宏愿: 
       做明君率国民实干兴邦。 
       随年长渐沉沦消退志向, 
       伴禽鹤人不齿贻笑大方。 
       家族兴靠的是家长族长, 
       国振兴君无能黎民遭殃。 
       我的赤哥哥呀, 
       你看看这眼前成啥模样, 
       死的死伤的伤血流泪淌。 
       我的赤哥哥呀, 
       我知你到头来恶梦初醒, 
       我知你在寻找后悔药汤。 
       我的赤哥哥呀,(点香) 
       天堂路远多保重,(跪下) 
       人生赴阴难还阳。 
       想鉴后人你就托梦, 
       娸姬我梳理成文章。 
后在分析剧本时,有专家提出,公主哭兄,虽符合当时的规定情景,但观众不会同情。从演出效果考虑,即使这位公主哭得再痛,台下也不会产生共鸣。我们听取专家意见,重新设置了情节,把这段戏给舍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