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歌殷墟城垣考
古都朝歌研究

 

   

 

 

商都研究 - 朝歌殷墟城垣考
朝歌殷墟城垣考
 
作者:田 涛  加入时间:2009-9-3 14:03:10

朝歌殷墟城垣考

田 涛

      淇县古称沫,后称朝歌。早在武丁都沫之前,沫地即已形成繁荣的邑落。武丁由西亳迁沫,第一个在沫建都,继之武乙、帝乙,至纣之灭,沫邑作为商代都城,共历四帝。但武丁所都沫邑,其城址在今何处?帝辛所都朝歌,其城址又位今何方?不仅史书无载,即《淇县志》也未记。关于沫邑的地望,据《史》、《志》所记,在今淇县城北。而今淇县城北一带地方,古城垣只有位于今三海村的所谓“二道城”遗存。但今天所说的“二道城”遗存,是否即残存的武丁城?这个问题,过去还没有人提出过;为了弄清朝歌殷墟城垣的情况,我们不妨设想提出来。又《淇县舆地图说》载有“三道皇城”的说法。所谓“三道皇城”盖指商纣的都城有三道而言,即所谓头道城、二道城、三道城。今之所谓“二道城”,其北墙西起煤矿建公司,东迄石岗凹新庄西地;其西城墙,北起煤建石岗凹新庄西地,南到今北关东后的莲花天酒地池,也戛然而止。换言之,我们今天看到的二道城垣呈 形,不象一座城垣。所以有人说:“‘二道城’不是城垣,是防洪的堤坝”。这个说法,貌似有理。因为淇县西境多山,据说从灵山下来的山洪,水势凶猛,正对“二道城”的西城墙,筑堤防洪,不无道理;但如说筑东城墙,也是为了防洪,便学得理由不足。所以,说“二道城”不是城垣而是防洪的堤坝,这个说法,是不能令人信服的。所以“二道城”不是防洪的堤坝,应是城垣。但它是不是商城?1984年,全国商学术讨论会在安阳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夏鼐院长在淇县参观进曾说:“‘二道城’是典型的商城”。“二道城”既是商城,那么,它的原来面貌决不是如今之遗存呈 形。这了弄清“二道城”的本来面目,我参加了由淇县县志总编室、淇县地名办公室、淇县文物管理所组成的联合调查组于1986年3月6日起对淇县“二道城”城垣进行考查。考查的结果,证明“二道城”的原貌,并非如今之遗存呈 形而是呈囗形。今之“二道城”所以呈 形,与汉筑朝歌城有关。据考查汉筑朝歌城,其西城墙是移用了“二道城”的西城墙南段的土修筑的。证据是“二道城”西城墙南段的延伸部分,稻庄西地,不仅有明显的城垣痕迹,而且在延伸部分的田垄里,遗留的殷商陶片,俯拾即是。而汉筑朝歌城的西城墙的夯土层中也发现有同“二道城”西城墙南段延伸部分城基上相同的殷商陶片。由此可证,汉筑朝歌城的西城墙,是用“二道城”西城墙南段的土筑的。而汉筑朝歌城的南城墙和东城墙则是借用了“二道城”南震墙和东城墙的南段城墙。因为在这一带被群众起平的城垣废基?
      希颐且彩暗酱罅康囊笊烫掌K浴岸莱恰笔滴煌暾某枢硇蔚某浅亍3枢硇蔚摹岸莱恰背窃菔挡饽媳背?100米,约6里;东西宽2100米,约4里。城周长约20里,城垣面积计24平方里,相当于安阳殷墟发掘的总面积。这座商城城基宽约150米,高约10米,顶宽约13米。外环宽约20米、深约5米的壕池。这样一座巍然壮观的城池,确体现了一个“邦畿千里”大国的风貌。
     “二道城”既是一座完整的城垣,那么今之“二道城”遗存当即残存的武丁城。因为开始在沫建都的是武丁,帝乙都沫是后来的事。再说帝乙是由于北蒙被河水淹没后仓皇迁沫的,他不可能在在到沫后于短时间内即建一新城。有武丁城在,他必然借居武丁城,继之纣又据之。这就是《帝王世纪》所说的:“帝乙……徙朝歌,其子纣仍都焉”。所以今之“二道城”遗存,应为武丁城遗存。我们今天看到的武丁呈 形,独缺南城墙,那么武丁城的南城墙,应在今何处?过去我们在进行“二道城”考查时,根据群众的反映,说:“‘二道城’西城墙南段截止处往东,原是一高坡,直达淇县西城外。过去出淇县西门,要爬一高坡,才能出去,这就是‘二道城’城基。‘二道城’由西城墙南段截止处东折至西门外向东南蜿蜒而去”。后来我们查看这一带地貌时,果然从“二道城”西城墙南段截止处往东,地势隆起,这一横宽约100米的地带,显然高出两边地面,有的达1—2米之多,并有明显的夯土层痕迹,且有零碎的殷商陶片。但根据这一说法,殷纣的“二道城”则是一刀把形。因为当时我们根据古代帝都的造型,不相信殷纣的朝歌城会是一不整齐的刀把形,所以对这个说法没有重视。但这一地带又显然为一旧城城基,如不是“二道城”城址,这一带地势为什么会如此高隆呢?我们当时也弄不清楚。最近改道的京深公路从这一地段经过。在挖公路 两旁的排水沟时,发现在一米多深的地下,皆为四至五厘米极为坚厚的夯土层,与我们过去在这一带所看到的夯土层一样。从而进一步证实这一段地带确是旧城城址。而且穿城往东,还可以见到一条向东延伸的较高地带。如今看来,这一地带,必为武丁城的南城墙遗址。这样武丁城为一东西宽约4里,南北长约3里,略呈横长方形的城池。后来武乙迁沫,帝乙迁沫,应皆指此城。迨纣即位,又就武丁城向南扩南昌大之,筑成一东西宽4里,南北长6里的长方形城池。并把沫都改名朝歌,城名朝歌,盖由于城西的朝歌山。这就是史称的朝歌城,即传说的“二道皇城”。后武王克商,封纣子武庚于纣京师,即据此城内。武庚畔周,“朝歌为墟”,而城垣尚存。后周公以成王之命封康叔为卫君,因纣宫室被焚,康叔即另居殷墟之定昌(见《史记·卫康叔世家》)。考定昌即淇县城内之东仓。可证卫国的都城是借用商纣的朝歌城。卫国把殷纣的朝歌城作为都城,从卫康叔到卫懿公失国,共经历四百零三年。至汉筑朝歌城,又就“二道城”缩而小之,约为纣朝歌城的三分之一,即今之淇县城。汉筑朝歌城的东城墙、西城墙、南城墙的情况已如上述。而!
     北城墙西段的一部分则是借用纣王宫城垢南城墙。这证明裴骞所说的纣王城,应指纣王的宫城。纣王宫城的南城墙必位于汉朝歌城垢北城墙处,裴骞才能说“出淇邑北门,西行过纣王城”,如纣王宫城的南城墙在今淇县红旗路北,裴骞即不能说“西行过纣王城”。由此可知,纣王宫城的南城墙必为汉朝歌城的北城墙。按纣都朝歌城自汉朝歌城北城墙以北为纣王宫城。宫城的东墙以地貌证之,当为今上关街;宫城的西城墙当时在今三海村外围。宫城东西宽600米,南北长1000米,宫城面积约60万平方米。这就是传说的“三道皇城”。纣王的宫殿区,即在“三道皇城”内。前为宫殿区,后为苑囿区。按古代帝王宫殿“左祖右社”的布局原则,我们还找到了殷纣社坛的遗址,在今红旗路文化局后,南距红旗路约250米处。解放初期,此处尚有社坛遗存。根据社坛位置,则纣王宫殿区当在社坛东。再东则为宗庙所在地,宗庙的位置当在今红旗路火神庙一带。
     传说后来,纣王又稍大其邑,筑“头道皇城”,也即朝歌城的外城。外城围约130余里,据说外城门有八,今可考都,南门位于常屯,北门位于淇水关,西南门位于玉女观。至今常屯、淇水关附近尚有明显的夯土层痕迹。
     由于纣都朝歌,历山带河,且围有三道城垣,所以京师固若金汤。传说“纣王的江山,铁筒一般”,信不诬也。然自古帝王,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虚已者兴,骄人者亡。纣以“邦畿千里”的殷商大国,以固若金汤的城池,竟被地方百里的周所败亡。后世帝王,不以殷纣为鉴者,其不亡鲜矣。

       --------田涛《纣都朝歌》86年5月21日稿




 

 
     
朝歌殷墟城垣考

《古都朝歌研究》 由淇园工作室和朝歌古都学会 主办    栏目主持人:王之珩    策划设计:闫玉生、郑厚德   管理运行:淇县之窗
 电话 0392-7222204    电子邮箱: dong-tuozi@163.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豫ICP备05000447号    豫公网安备 41062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