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x 
古都行(2003-2018)


在赵庄,感受殷商朝歌千年古韵 
  作者:苏宪权 上传时间:2016-5-23 19:31:24   















   

    四月,是南太行山水和人文最为灿烂迷人的时候,春风荡漾,百花盛开,天蓝如洗,气清怡人。身居喧嚣嘈杂的都市久了,总是对湛湛蓝天、朵朵白云、青山绿水充满着向往。攀附着这个好时期,有幸触摸被世界公认为殷商文化故地的古村落,无法形容心中的惬意。

    家乡与鹤壁淇县迟尺之遥,但一直以来对朝歌的认识并不是太多。只是最近在看一些史志时,才得知殷商朝歌竟源于淇县城西的朝歌山,知道了朝歌山还是当年殷纣王的古军寨,叫朝歌寨(老寨)。虽说城堡已无,但寨门依稀可见,留有什么金銮殿和收粮洞云云,心向往之。恰逢鹤壁市作协、淇县县委宣传部和灵山街道办事处联合组织豫北六市作协到全国美丽乡村试点——灵山小镇和美丽乡村赵庄进行文艺采风,欣然前去。

    灵山,是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环境优美、宜居宜玩,这里山水相连,山清水秀,阡陌小道、河流湖泊、高山峭壁、幽长峡谷,时时让你发现美的所在,让你品读厚重历史,让你感受蓬勃活力。

    在灵山小镇美美地睡了一宿,一大早,我们一行驱车十多公里,一头扎进那个“石桌石凳石院墙,石路石桥石头房”的赵庄村。

    赵庄村是河南省的一个古村落,隶属于灵山街道办事处,辖东赵庄、西赵庄、窄狭、碾沟、地谷岭5个自然村。而今,东赵庄与西赵庄已连接在了一起,东赵庄背后有狮人山,村东南悬崖峭壁叫南老橛,像一个橛子揳在那里一样,也有叫南老绝的,听到这名字就可以想象山的陡峭和险峻。西赵庄隔河对面有大南沟,背靠着的是大垴山。

    上午九点来钟,和煦的春光已扯去了山乡晨雾的面纱,空气显得十分通透。清风吹拂,隐隐沁出淡雅的春之味。溪流淙淙,峰峦叠翠,林木繁茂,花果飘香。林中有花、花映林间,树与田,静谧中绽放着春天里的勃勃生机。村旁,清澈的河水静静地流淌;村内,春意的波涛迭次涌起,别具一格的农家庭院突出醒目。

    地谷岭、朝歌寨、收粮洞……,一个个神奇的地方在招引着人们探寻的欲望。在赵庄村郭合喜主任等人的引领下,我们踏上了村东南的一条山间小路。

    行走在山路上,一阵阵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令人心旷神怡;山路两旁不知名的野花五彩斑斓,有粉的、黄的、蓝的、白的,粉的若霞、黄的塞金、蓝的似海、白的如雪;满坡的冬凌草、山韭菜等野生植物,绿得扎人眼睛;一两声轻脆而嘹亮的鸟啼声,不时从头上飘过。

    一步步走向大山深处,道路越来越难走,地表怪石嶙峋,大大小小、稀奇古怪的顽石密密麻麻、横七竖八地躺着。“一川碎石大如斗”,路边也有不少从山上滚下来的巨石,人们不以为然,当作“绊脚石”,有碍于观瞻、刺眼睛,如今却成了“观赏石”,是游客心目中的一道风景线。抬头四望,“山是高昂的头……”,一道道山,各不相同、大小不一的山峦,驼峰状,波浪状,锯齿状,奶头状,竹笋状,各不相同。大自然何以如此造化?这是地质之谜,叫人思绪万千。

    我们手脚并用,在山间羊肠小道爬了近两个小时,才来到海拔800多米的地谷岭村所在的山顶。站在山顶,眼界豁然开朗。山顶是较为平坦的草原,比云梦山的山顶草原大了许多。此时,一大群山羊、野马,象云一样飘了过来,顿时冲破了旅途的疲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虽然没有看见牛儿,但山羊在撒欢儿,三五马儿在悠闲地吃草,颇有蒙古草原的味道。

    远远望去,山顶上有一个小村子,想必就是地谷岭了。听随行的郭合喜说,地谷岭就老徐一家人,也是一个自然村,属赵庄,也算是河南省最小的自然村了。村子没有任何车辆可以通行,极少人员流动。堡垒式的小石屋,立在山顶,原生态的自然条件,让这里如同世外桃园,数百只在草丛中饿了吃蚂蚱、草籽,渴了喝露水的土鸡扑闪着翅膀跑来跑去,一群黑山羊伸长脖子探头张望;羊群咩咩的叫声和马嘶鸡鸣,给寂寥无人的大山增添了勃勃生机。

    山顶上,一个风力发电机高高矗立,“嗖嗖”地转着,石板房上的电视信号接收锅映着太阳反光,给古老的乡村陡增一些现代气息。

    我们信步走进村子,说是村子,其实就是老徐家的几间石板房,几处羊舍和一个石头垒起的院子。一条黄狗看见生人到来,“汪汪汪”地叫了起来。听见狗叫,一个中年人走出来。我想,这人应该是老徐了。他嘿吼了两声狗,这只狗就不在叫了,与我们“见面熟”似的,围着转了一圈,只管自个儿去门前向阳处暖洋洋地晒太阳了。老徐待人很热情,谁来了都会热情招待。老徐说,不为挣钱,就是为了让山里有个人气。

    小村不大,却有高大的叫不上名字的古树,也有核桃树、杏树、柿树、桃树……,林木森然,石屋影绰,鸡犬相闻,恬淡幽远,如同梦中桃花源,一份超然和高远油然而生……

    放眼山顶草原,有野马嘶鸣,有羊群撒欢,有土鸡觅食,有野兔狂奔,唯独不见平原地带耕田犁耙的黄牛,我问随行的老郭,“山上怎么没有牛呢?”郭主任说:“说起来还真有点奇。这地谷岭山高坡陡,只有老徐1户村民,农田均为旱地,人、畜都靠雨水蓄水池吃水。听说早些年,这山上也是牛儿成群的,后来天气大旱,牲畜饮水的蓄水池里水不够喝,这山上的马也成了精了,每当看到牛慢腾腾地前去饮水,马儿就飞快地跑过去,抢先狂饮一通之后,就沿着斜坡下到水池里,把池里的水搅浑,让牛儿没法喝。时间长了,牛都渴死了,有的跑到别的山岭上了。你说,这山上的马是不是成了精了?”我感到新奇,但也不怪,也许这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吧

    我第一次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我被这里的山山水水所震慑,被这里的生灵所感动。一座山,一群马,一圈羊,一条狗,一个人,一个世界。 那山,那人,那马、那羊,那鸡犬和鸣,古村落无不给我们留下美好的“自然”印象。

    为了赶路,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地谷岭,此时,天空飘起了细雨,回头望去,小村如烟似雾,似在仙境。

心想,朝歌寨应该已经不远了吧。那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当年,纣王改沬邑为朝歌,取“喜迎朝阳,高歌黎明”之意。体现了丰厚的人文风情和文化意蕴。

    朝歌寨是太行山群峰中险峻的一峰,海拔700.3米。《山海经》上曰朝歌山。殷纣王在山上建寨屯兵后,就叫朝歌寨了。又因其古老,所以当地人叫它老寨。它壁立万仞,四面皆悬崖峭壁,沟壑纵横,深不见底,山峰如削。明《淇县志》记载:“朝歌寨,是殷纣王避兵之所,今遗址尚存”。山顶有金鸾殿遗址,殿前有饮马池,山上的大青石板上,布满密密麻麻的马蹄印,传说乃殷纣王训马时所致。山上还有殷纣王跑马岭、拦马墙、碓臼窑等。

    历史早已湮没了荒城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但是留下了一个个传奇的故事,留下了一串串与古朝歌有渊源的成语典故。如:大义灭亲、一窍不通、众叛亲离、爱屋及乌、图穷匕见、助纣为虐、弟子掩目、墨子回车、郑卫之音、不知所以、百无禁忌、大势巳去、诸神退位、旁若无人、牝鸡司晨、盘根错节、批亢捣虚、剖腹葬肝、恶居下流...等等。

    自古老寨一条道,险峻堪比那华山。不知走了多长时间,我们终于从漫无际涯的山头走上了一条悬挂在绝壁上的羊肠小道。山势陡然峻峭起来,各种石头呈现出奇异的景观,有的威武雄壮,有的直指苍穹,有的双峰并拢,让我眼前一亮。此时,已近中午,天上还不时地洒下一阵细雨,我们不敢留恋这么美丽的景色,只得小心翼翼地绕着绝壁踽踽而行。正怅惘间,前方竟来到一个山洞。我心想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收粮洞吧。

    山北半山腰绝壁处的收粮洞,相传因殷纣王收的粮食放在此洞,所以叫了收粮洞。洞深120米,宽3—5米,高在10米左右。洞口虽不算大,但到了龙王庙地方便大了起来,洞内阴森,凉气袭人,洞顶滴水,集水一池,清澈见底,投石有声。洞口石壁上明代李宇光的摩崖石刻依稀可辨:古洞流云滴玉华,琼浆金粟列仙家。鸾骖一去无消息,惟风险岩锁翠霞。形象地描绘了收粮洞及其周围的景色。

    我问同行的郭主任,这里离朝歌寨还有多远。他说脚下就是。原来,我们已经来到朝歌寨的半腰了。郭主任说,朝歌寨海拔700多米,上面有很多与殷纣王有关的传说与遗迹。要登上山顶,没有半晌时间是不行的。况且,天气阴雨,路上湿滑,今天恐怕是不行了。本来想探访朝歌寨,但好容易来到跟前竟然没有登顶。心中不免留下诸多遗憾。

    我们有点不舍地随向导缓缓下山。穿过一个个令初上者眼晕的豁口,沿峭壁谨慎下行,石蹬悬垂,后者如同立在前者的头上,可谓步步惊心。走到平缓处,四下观望,景物壮观,抬头可见崖缝里长出的挺拔的青松,绽蕾开放的果树,随风摇曳的野花……。山上的树手挽手,肩并肩,参差不齐,纵横交错,有的“勾肩搭背”,有的“相敬如宾”,松树、柏树等常青树、针叶树密密麻麻,有一种错综复杂、“莫名其‘苗’”之感。同时也因为能见度低,反衬出树丛密集,遮天蔽日。放眼远眺,层峦叠嶂,不见尽头,使人心旷神怡;俯视山下,村落秀美,梯田层层,麦苗青青,如诗如画,令人陶醉。

    小心翼翼地下了悬崖峭壁,到了比较平缓的斜坡路,提着的心顿时放松了许多。在浓得化不开的绿色间行走,植物的花色显得浅淡了许多。忽然闻到一股股沁心润肺的芳香,经过斜风细雨的过滤,纯净而湿润。这是北方特有的洋槐花的芳香。抬头望去,槐花白生生的,一串一串地跳跃在枝叶间,是翠生生的白。一种被称作“三月雪”的花也正开着,是星星点点的白,无论花枝的粗细长短,伞状花序平展在同一高度,很规矩。麦子已经挑旗,正在孕育着花期。他们浓浓地包裹了古老的赵庄,氤氲着赵庄的梦境。

    爬了四五个小时的山,有些腰酸腿软,但以散步的心情去登山,在低处听鸟鸣,在高处发感慨,回来后吃上一碗赵庄的大锅烩菜,也是非常快乐的!

    下午,哼着《木鱼石的传说》,我们在石头村猎奇,踏着石路石桥,走进石院墙,坐在石凳石桌旁,品味着石头房的历史和故事。

    行走在花艳树茂的赵庄村里庄外,田间地头,其中的感受和滋味,需平心静气中方可品得。到此地,画者,可有妙笔;诗者,可得佳句;行游者,可获妙趣;非画、非诗、非游者,可感惠风和畅、清肺洗心。此中意趣,非亲临者不能品味、非亲至者难以想象。

    离开赵庄的时候,太阳已张开霞裳,眺望着引水河悠长的碧水和那些冥顽不语的石头。顿生感慨:古村古居万年长,满村石头费思量。鱼石传说启人智,工艺精品天下扬。

    何处无山?何处无石?但赵庄的山石总让你思接千古、梦回千年,去抚摸远古文明的脊梁,去回望历史长河上的魅力霞光。但愿人离开难舍的古老村落,而心却留在青葱欲滴的赵庄田园,问见天蓝,问见古韵,问见赵庄眉头的那撇希望之光……

    作 者 简 介

    苏宪权,笔名雪野热风、清风,河南滑县人,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中国乡土文学委员会理事,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诗词学会会员,安阳市散文学会理事,滑县作家协会副主席,滑县诗词学会会长。《中华风》(北京)杂志编辑,《滑州儒学》执行主编,《滑台文学》诗���编辑。在《人民日报》、《河南日报》、《中国散文家》、《华夏散文》、《中国报告文学》、《魅力中国》、《奔流》、《参花》、《中华风》、《当代小说》等百余家报刊发表作品。出版有《半树槐香的抚摩》、《郭万增传》等书籍。

 

       
       

《淇县之窗---淇县热线》网站    站长:郑厚德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主持人:黄 强    站长:老农(信箱qxzhd@126.com)  QQ:1036847795    网站栏目主持人:张小燕

豫ICP备05000447号    豫公网安备 41062202000003号